索引号: | E95417299/2023-00088 | 发文时间: | 2023-12-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最近半年来,老王左眼皮总是不自主跳动,一天十来次,同事开玩笑说“左眼跳财”,他可能新年财运来了。开始他也不以为然,认为是自己工作太疲劳了,休息一下就好了,便向单位请了几天假。可是老王休假后眼皮跳动不仅未缓解,反而越来越频繁,有时嘴角也跟着抽动起来,严重影响了他的面容。老王感觉难以见人,不敢上班,也害怕外出和朋友聚会。最后,经人介绍老王来到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咨询,被诊断为“面肌痉挛”。
1.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3。说起面肌痉挛,人们并不陌生。在电视剧《乡村爱情》里,人们熟悉的赵四就是典型的面肌痉挛患者,他说起话来右侧眼皮总是不自主地跳动,嘴角一抽一抽的,伴随着夸张的动作和乡间俚语,让人忍俊不禁。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当中,罹患面肌痉挛的人,身心都是非常痛苦的。
2.面肌痉挛有哪些症状?
面部肌肉发作性不自主的抽动或者收缩是最常见的症状,肌肉抽动有以下特点:局限于一侧、不受自己主观控制、不伴有面部疼痛。这些抽动通常从眼睑开始,上眼睑或下眼睑不自主抽动,眼裂变小,然后可能会向下发展,累及同侧的脸颊和嘴角,出现嘴角歪斜上扬。疾病早期发作频率不高,一天数次或数十次。但病情呈缓慢进展趋
势,发作频率越来越频繁,最终影响视物和表情,甚至导致“失明“。
3.面肌痉挛的病因是什么?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面神经受到了血管的压迫。其他少见的原因还包括面神经外伤,肿瘤压迫面神经,甚至部分患者未能发现明确的病因。面肌痉挛的发作具有随意性,但疲劳、焦虑、精神紧张/压力大会诱发痉挛发作,要经量避免这些情况。
4.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口服药
治疗面肌痉挛的常用药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可使60-70%患者的症状缓解,尤其适用于发病初期轻型病例。但用药只能暂时缓解或减轻病情,不能彻底治愈,且多有副作用,长期应用易伴发嗜睡、无力、眩晕等不良反应。
(2)肉毒素注射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肉毒素是一种嗜神经蛋白,能够阻滞所有胆碱能神经末梢,有助于起到暂时性弛缓性麻痹的效果。根据国内外报道,对面肌痉挛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90%以上病例初次注射有效,一次注射后经过2-5天潜伏期逐步见效,持续有效期约3-4个月;而肉毒素在体内逐步代谢之后,面肌痉挛很快“死灰复燃”,复发在所难免。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增多,其疗效也就逐渐“滑坡”。因此,肉毒素注射不建议作为长期对抗面肌痉挛的措施。
(3)显微血管减压手术
由于血管压迫是该病的主要病因,故手术解除血管压迫能即刻去除痉挛症状,疗效持久,是目前唯一能根治该病的手术方法,实现“治标又治本”。手术在耳后开一一圆硬币大小骨孔,医生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找到面神经和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将面神经和血管分开,并在两者之间填塞特殊的棉片,防止术后血管移位再次压迫。由于创伤小,手术在脑表面操作,开颅不开脑,患者恢复较快,术后一般3-4天出院。
5.面部防寒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首先要注意面部防寒,如不用冷水洗脸;尤其在春秋季节,遇到冷空气刺激,颜面部保暖不足,血管容易遭受风寒而致痉挛,对神经组织压力增大;二是采取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三是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果蔬、粗粮、豆类,避免辛辣、油腻、滞胃等食物,以及烟酒、咖啡和浓茶之品,其中浓茶、咖啡可使神经兴奋性增强、小动脉痉挛,易加重病情;四是学会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当过度紧张、烦躁、焦虑之时,极易使动脉硬化比例增高,对面部神经的不良刺激就会“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