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二、总体保护框架 由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部分要素组成保护框架,并结合双林镇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和整体发展定位,确定保护框架主题为:运河文化续、丝绸文化扬、古宅幽巷存、休闲旅游兴。 三、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是双林镇镇域范围,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范围为双林古镇保护区范围,总面积为77.65公顷。本次规划的期限与《双林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020)》相协调,为2015-2020年。 四、保护内容 (1)古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水系环境和景观视线通廊。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公布11处) 、文物保护点(已公布3处)和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共134处,包括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 (3)历史建筑(规划推荐46处)和工业遗产(规划推荐2处) 。 (4)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且现状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格局和大量传统建筑的传统特色村落。 (5)古树名木、古桥、河埠头、驳岸、古井、牌坊等历史文化要素。 (6)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公布17项)。老字号、老地名、历史名人文化、人文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 五、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双林古镇能够承载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的文化遗产,包括: 第一,体现双林古镇格局和发展特色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水系环境和景观视线通廊。 第二,体现双林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 六、历史文化价值 1、双林是江南水乡运河文化聚落体系的典型代表 (1)双林历代兴修水利,河道纵横,均属于京杭大运河水系。 (2)运河古镇双林因运河而兴,成为贸易大镇。 (3)运河之上的双林三桥雄伟壮阔,展示运河古镇风采。 2、双林是湖州丝绸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1)双林为绫绢古镇,绫绢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商贸名镇双林与菱湖、南浔并成为江南三大丝市。 3、双林系列遗址是太湖流域人类聚居发展的重要见证 七、古镇保护区范围 古镇保护区范围:东至矮子港东岸,南至金色雅苑小区边界—爱国路—西高桥茧站南侧围墙,西至吸水港西岸,北至规划道路环城北路,总面积为77.65公顷。 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北界至双林塘北岸,西界至万魁桥西侧—吸水港东侧—建德东路—小桥弄—蒋家弄沈宅西侧—双林镇人民医院旧址,南界至双林中学北侧—沈河坊—南竞路—俞家弄,东界至万元桥东侧—沈史曾旧宅—油车弄高宅—虹桥路—虹桥望月桥,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24.55公顷。 八、文物古迹保护内容 (1)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文物保护点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双林三桥。省级文保单位3处,为永丰桥、埭溪塘桥、明溪塘桥。市级文保单位7处,为花城遗址、丁泾遗址、邢窑村遗址、虹桥、望月桥、金锁桥、双花桥、航船埠头。市级文保点3处,为盛山林遗址、镇安桥、徐有壬旧宅。
(2)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不可移动文物120处。 



(来源:南浔区规划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