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南浔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彰显城市魅力。2016年,南浔区政府启动了《南浔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经过前期深入调查摸底、多轮方案修改,目前该规划已形成送审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现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以集思广益,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公示时间为2017年7月25日—2017年8月24日。 公示意见反馈:书面意见请邮寄至湖州市红旗路618号规划大厦513法规处收,邮编:313000,电子邮件请发送邮件至cycy333@163.com邮箱。 有效反馈方式:公示期内注明联系人真实姓名、电话和联系地址。 规划主要内容及附图如下: 一、 保护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二、 总体保护框架 以镇域为背景,以古镇保护区为重点,建立南浔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保护区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三个层次的保护框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 三、 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是南浔镇镇域范围,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范围为南浔古镇保护区范围。本次规划的期限与启动编制的《湖州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相协调,为2016-2040年。 四、 保护内容 (1)古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水系环境和景观视线通廊。 (2)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公布29处);文物保护点(已公布14处);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共201处,包括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 (3)历史建筑(已公布36处),工业遗产(规划推荐4处)。 (4)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且现状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格局和大量传统建筑的传统特色村落。 (5)古树名木、古桥、河埠头、驳岸、古井、牌坊等历史文化要素。 (6)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公布26项)。老字号、老地名、历史名人文化、人文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 五、 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能够承载名镇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的文化遗产,包括: 第一,体现南浔古镇格局和发展特色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水系环境和景观视线通廊。 第二,体现南浔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 六、 历史文化价值 (1)南浔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聚落体系的重要节点; (2)南浔是中国近代丝业发展的完整见证和重要缩影; (3)南浔系列园林是中国近代园林的典型代表; (4)南浔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七、 古镇保护区范围 古镇保护区范围:东至镇界-便民路-马家港-浔溪中学南侧水系-浔园小区东侧规划道路,南至百老桥河苏露桥河-南市河以西200米-人瑞路,西至三叉港-嘉业路适园路-康宁路-泰安路-嘉业路,北至长湖申航道北岸,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东界自宜园旧址东侧起—石铺里东侧—张家祠堂东侧—便民路北—皇御河东岸南岸—刘氏梯号东侧—南市河东侧80 米—南市河东侧20米—周庆云旧宅北侧、东侧;西界自永安街起—西市河南20米—董氏世德堂、寿俊堂西侧—泰安路—南市河—頔塘故道—长湖申航道;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南起—南市河西20米—李笃成旧宅、周庆云旧宅南;北界至百间楼、宜园旧址北侧。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92公顷。 八、 文物古迹保护内容 (1)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 处,文物保护点14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处,包括: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大运河-丝业会馆及丝商建筑、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頔塘故道)、尊德堂。省级文保单位1处,为洪城遗址。市级文保单位14处,包括:适园石塔、刘氏求恕里、永丰塘桥、博成桥、述园快阁、康王寺桥、南浔天主堂、洪济桥、南浔粮站总粮仓旧址、庞氏承朴堂、通津桥、便民路颖园、董氏世德堂、寿俊堂、广惠桥、南浔商会旧址。市级文保点包括:兴福桥、通利桥、福丁桥、分龙桥、三川桥、西林村凤凰桥、万顺塘桥、观音塘桥、横渠头村长寿桥、张家兜积善桥、罗带桥、迎春桥、百老桥、新民桥。 (2)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01处(含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 



(来源:南浔区规划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