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市委文件 > 市委文件
索引号:   002564045/2018-00012 成文日期:   2018-09-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委办公室
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的决定
发布日期: 2018-09-19 17:16:3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确保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中共湖州市委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就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作出如下决定。

  一、牢牢把握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及湖州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四个强省”“六个浙江”“四大”建设决策部署和对湖州提出的“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提标杆、破难题、助赶超”专项调研活动,主动适应新时代、扛起新使命,推动思想大解放、行动大担当,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把湖州打造成为生态样板城市、绿色智造城市、滨湖旅游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枢纽门户城市、美丽宜居城市,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聚力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目标任务

  根据新时代湖州所肩负的发展使命,提出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一个目标、四大定位、六个城市、十大专项行动”的“一四六十”目标任务。

  (一)坚定“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确保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努力向300万湖州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明确“四大定位”。坚持把湖州的发展放到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从全省“四大”建设战略部署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努力成为大湾区的绿色智慧走廊、大花园的全域美丽标杆、大通道的现代综合枢纽、大都市区的城际重要板块。

  1.成为大湾区的绿色智慧走廊。紧扣省里提出的建成“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的目标,以规划建设南太湖新区为龙头,以打造沪湖绿色智造廊道为重点,以交通串联为支撑,推动湖州全面接轨环杭州湾经济区,打造湖湾联动、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的绿色智慧走廊。

  2.成为大花园的全域美丽标杆。按照全域美丽的高标准高要求,把整个湖州大地作为一个生态产品、生态作品来塑造,率先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绿色经济发达、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生活幸福的大花园,打响全域美丽湖州品牌,推动形成“美丽中国看湖州”的广泛共识。

  3.成为大通道的现代综合枢纽。主动对接全省“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融合建设工程,以“五年百项千亿”综合交通大会战为抓手,全面打通北上南下东联西进的跨区域大通道,着力构建外通内畅的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成为全省大通道体系的重要一环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4.成为大都市区的城际重要板块。积极抢抓“上海2035”城市规划和杭州都市区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全域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区,着力推动空间、功能、设施、科技、生态、文化、民生等全方位深度接轨,努力实现沪湖、杭湖同城化发展,使湖州成为两大都市区的城际重要板块。

  (三)打造“六个城市”。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进一步把握重点、明确方向、彰显特色,着力打造生态样板城市、绿色智造城市、滨湖旅游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枢纽门户城市、美丽宜居城市。

  1.打造生态样板城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治理,创新生态制度,弘扬生态文化,全面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清丽明亮、充满活力的生态家园,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真正成为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

  2.打造绿色智造城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国家级改革创新试点,突出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大力构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金融和绿色标准,加快形成绿色智造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推动产业结构持续变高、经济形态持续变绿、发展质量持续变优,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智能制造基地。

  3.打造滨湖旅游城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谆谆教诲,高标准推进滨湖区域保护与开发,持续放大名山、名湖、名镇、名人、名品等独特优势,不断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着力打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滨湖度假品牌,促进滨湖旅游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加快全域景区化步伐,高水平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重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打造现代智慧城市。牢牢把握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深入发展趋势,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制定落实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可操作性的智慧城市战略规划和协同推进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安全、智慧政务等智慧体系,努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前列。

  5.打造枢纽门户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抢抓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和航空机场建设,全面构建接轨上海、融入杭州、联通苏皖、辐射内陆的“铁公水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全面汇聚,努力把湖州打造成为长三角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和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的西翼门户。

  6.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快打造便捷舒适的社区生活圈,着力构建美丽宜居生活环境,使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再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意境。

  (四)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围绕答好“十问湖州”,组织开展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质效突破、环境治理攻坚、重大战略融入、科技创新加速、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示范、平安夺鼎冲刺、民生福祉改善、干部绩效比拼等十大专项行动,全力助推加快赶超、实现“两高”。

  1.开展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1年)》,到2021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3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70%。编制实施“湖州2035”城市总体规划,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塑造“三带三楔、一体两翼、公共中脊、城乡互融”的城市空间格局。高水平规划建设南太湖新区,联动推进弁山森林公园和长东片区、仁皇片区、邱城片区、图影片区“一园四片”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城市高端功能集聚地,积极争创国家级新区。坚决打好“五年百项千亿”综合交通大会战,扎实推进沪苏湖高铁、商合杭高铁、申嘉湖高速西延等在建交通项目建设,抓紧推动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加快启动建设主城区到南浔、长兴及联通开发区、度假区、东部新区的快速道路网,谋划研究沪嘉湖和连接环太湖周边城市城际铁路,早日形成到周边重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和全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加强核心商业街区建设,大力培育综合商贸、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业态,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精准举措,努力推动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抓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城市管理工作。积极推广“城市书房”“城市客厅”“城市阳台”等城市文化系列,大力弘扬城市人文精神。

  2.开展产业质效突破行动。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力争到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和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时尚精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4+4”实体经济,到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以上。深入实施市县(区)长项目工程,建立健全“一个口子牵头、多头跟进服务”的项目引推机制,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好高”项目。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到2021年实到外资占全省比重达到8%以上。实施凤凰行动、小巨人培育行动和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到2021年“金象金牛”大企业达到25家以上、上市公司突破60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严抓能源“双控”,加大“五未”土地处置力度,到2021年单位GDP能耗达到省均水平,亩均税收实现翻一番。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推进绿色智造、绿色金融标准化制订,完善湖州标准体系。

  3.开展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坚定不移推进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固废等环境治理,深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努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淘汰等“六大会战”,落实烟花爆竹全域“双禁”、中心城区摩托车区域“禁行”等措施,到2021年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扎实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工作,全力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到2021年全市水环境满足功能区断面比例等五项主要指标均达到100%。深化矿山综合治理,逐年压缩开采规模,确保在产矿山全部符合绿色矿山标准。扎实推进“净土清废”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基础设施。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抓好绿化造林、河道清淤、湿地保护等工作。深化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构建迅速反应、快速处置、覆盖全面的环境综合监管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工厂、绿色车间、绿色社区等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4.开展重大战略融入行动。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和全省“四大”建设,着力推动我市与周边城市交通互联、平台互接、产业互融、科技互促、要素互补、生态互惠,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扎实推进各类产业平台特别是“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推动平台向集成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和制度创新功能的现代产业园区转型,着力提高项目承载力。扎实推进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建设,大力吸引上海、江苏等地先进制造业向湖州转移。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个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打响滨湖度假、乡村旅游品牌,力争到2021年全市旅游业年总收入达到170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争创保税物流中心(B型),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力争到2021年内河集装箱年运输量达到100万标箱。发挥异地商会重要作用,全力助推引商引智。突出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精心举办各类经贸洽谈会,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建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5.开展科技创新加速行动。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努力把湖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创新载体共建协作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大都市高端人才外溢创新创业首选地、大学生引进培养示范地。到2021年新引进集聚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才20万人,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25%以上,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全力推进以湖州科技城、国家级高新园区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着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紧密衔接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实施新一轮“双高”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政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引才工程,全面落实“1+N”人才新政,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积极推动湖州籍人才回归,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6.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坚持以改革为引领、向改革要动力,扎实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着力构建更有效率的政务环境、更具活力的创业环境、更加清朗的政商环境。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审批服务体系,涉企事项实现“一号响应、一窗受理、网上通办、移动可办”,努力推动审批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居于全省前列。扎实推进“标准地+承诺制+一窗服务”改革,着力突破审批服务堵点,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负面清单外新增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供地。扎实推进“531X”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积极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入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湖商精神,实施新一轮新生代企业家“311”培养计划,坚持和落实非公企业家圆桌会议等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引导广大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

  7.开展乡村振兴示范行动。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力争乡村振兴工作引领全省全国。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主体发展壮大、农业新型业态培育和农业特色品牌打造,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巩固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成果,着力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实施乡风文明培育等五大行动,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湖州模式”。引导和发挥乡贤在凝聚人心、促进基层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激发农村内生活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确保到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引导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高端民宿、农村电商等多渠道增收,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8.5%以上的增长。

  8.开展平安夺鼎冲刺行动。全力抓好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第十六届省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等领域涉众型风险攻坚战,确保实现平安湖州“十二连冠夺金鼎”,群众安全感和平安“三率”始终走在全省前列,高水平建成平安中国示范区的先行区。扎实开展无信访积案县区创建,加强特殊领域、特殊利益群体及重点信访户源头化解,到2021年新增积案率下降50%以上,重点信访人员下降30%以上。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大力整治毒品违法犯罪问题,积极争创国家禁毒示范城市,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余村经验”,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

  9.开展民生福祉改善行动。以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健全民生保障制度,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好第三轮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推进滨湖高中等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6%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湖州师范学院升格为大学,争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和教育集团来湖合作。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浙北医学中心等项目迁建、改建,积极推动本地医院与国内外知名医疗团队合作,采取柔性引才等办法吸引上海、杭州等地知名医疗专家投身湖州医疗事业,到2020年打造省市共建医学重点扶持学科5个。坚持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加快老年大学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抓好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加快实施市民卡工程。深化文化湖州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化双拥共建,统筹抓好体育、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

  10.开展干部绩效比拼行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抓好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动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改进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市直部门实绩导向型考核,探索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实绩清单制度,推动形成以考核促实干的良好局面。搭建亮晒比拼平台,坚持县区“互学互比互看”、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拼干劲。深化新提任市管干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安全维稳实践锻炼等制度,每年选派1000名左右年轻干部参与中心工作,选派200名左右市、县区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历练。突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主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村社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村社书记日常监测、优胜劣汰、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行党员日常表现全程记实、党员领办项目对表销号等做法,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效能大比拼、一线大攻坚等竞赛。落实关心关爱举措,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切实强化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10个专项行动推进小组,由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人牵头,市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参与,分头抓好十大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各专项行动推进小组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牵头抓总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目标任务落实。各相关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勇挑重担、主动作为,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有序推进。

  (二)注重统筹结合。各专项行动推进小组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明确年度计划,完善推进机制,做到年初定任务、每季报进度、年底交好账。要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及湖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统筹抓好年度各项任务的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强化督查检查,定期通报情况,强化结果运用,解决好工作落实的“最后一纳米”。

  (三)强化监督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清廉浙江建设要求,把清廉湖州建设有机融入到各专项行动之中,牢固树立秉公用权、规范用权的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正作风,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为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供政治、纪律保障。

  (四)凝聚工作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十大专项行动中来。市人大、市政协要发挥“一线”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新社会阶层人士要积极参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做到“党有要求、群团紧跟”,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唱响“好声音”、奏响“大合唱”、传递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共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全市上下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新时代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