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道 |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 最新动态 |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在位于城郊结合部的杨家埠镇罗师庄村建立新居民党支部,去年8月转入来自9省市的30多名党员,动员他们发挥优势,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做好总数1.8万多人、为本地人口10倍的流动人口的日常联系、服务和管理,较快转变了罗师庄村“治安乱点”的面貌。这是近年来我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又一成功实例。“加强基层党建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却关系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加强基层党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种,但主要是建设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拓展党的组织工作全面覆盖、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服务定位和树立群众满意价值取向四个大的方法。”就建设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而言,我市坚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在乡镇探索“党委统一领导、条线集中指导、片区统筹落实”的工作机制。根据这个工作机制,我市在18个规模较大、社会管理任务较重的乡镇,划分若干功能片区,分别设立党建工委,协调推进片区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其中,吴兴区在34平方公里的八里店南片新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以区域党工委为核心,以村党组织为基础,以产业协会、临港工业区、农业产业基地、农村新社区等党组织为纽带的“1+N+N”党建模式,形成了区域统筹的社会管理推进机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针对党员流动性、分散性逐步增强的实际,发挥网络联结功能,成为探索党建工作的又一新课题。近年来,我市开展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试点,突破传统的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德清县人才交流中心建立的“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就深受党员的欢迎。他们设立了1个网络党总支和10个网络党支部,共有560多名流动党员实名登录参加组织生活,并开发了党建动态、教育园地、支部活动、办事指南、网上党校、党史之窗、党员须知、党员风采、公开承诺等模块和网上交纳党费等功能。同时,通过建立党员QQ群、网上党员论坛、开通党员微博等做法,畅通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网络掌握信息,延伸基层党组织管理社会的触角。
此外,我市先后安排1000多名机关部门后备干部到农村驻点挂职,累计选派5000多名机关干部担任农村指导员,开设远程教育“中心大课堂”,建立625个党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党员27万余人次,在强化教育培训中提升党员的工作能力。“群众是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说到底,社会管理和党组织建设都是为了群众,因此,一定要树立群众满意价值取向,确保社会管理惠民利民。”对加强基层党建,组工干部们有着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