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道 |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 聚焦党代会 |
岁月匆匆,挡不住人们奔向幸福的脚步。
回望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启示,谁能忘怀?
惠民、富民、安民,这六个大字,始终书写在党委政府的议事本上。
民心、民智、民力,这三组词语,始终为湖州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使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为民谋福祉的过程 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在苏杭之间画一条线,你会发现湖州正好处于“天堂”的中央。“天堂中央”是什么概念?元代文学家戴表元写下的诗句,早已给出了答案——“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身在湖州”有什么不同?眼下正热播的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其创作者是湖州人吴雪岚,在面对全国媒体的采访时,她曾说道,“我们湖州女孩是听着名人才子故事长大的。有人问我,为什么在《后宫》里,可以把女子的衣服和头饰描摹得如此细腻?我想,这都是来自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底蕴。”
文人的吟咏也许带着浪漫,百姓的感受却很实在。在时光的“滴答”声中,湖州人的幸福感与日俱增,它沁入到日常生活中,弥散在空气里,如山岚雾霭般笼罩。特别是过去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越来越多百姓被牵引着面向幸福疾驰而去。
二
“这条大衣花了5000多块钱,是年前买的。”走进市民陈添禾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大大的衣柜。已退休在家的她自己也没想到,现在穿的衣服反而比上班时讲究许多。“那时候没条件穿,有点遗憾。”在陈添禾的印象里,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是近几年才好转的。“五年来退休工资连着涨,差不多翻了一番,我和老伴现在每月加起来可以到手近6000元。”陈添禾打开衣柜笑着说,“以前舍不得买的衣服,这些年都陆续搬回了家,这两套‘李宁’牌运动服是晨练的时候用的,那三套‘胖夫人’休闲装是逛街的时候穿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在职的居民同样体会到了这一点。见到市民周云时,他正在寻找停车位,“有车的人多,车位太难找了。”周云的这辆大众迈腾轿车是上月刚入手的,和车子一样被他视为“甜蜜负担”的还有以十年按揭方式拥有的一套98平方米的住房。周云告诉记者,这五年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改善住房是水到渠成的事,看到最近多款轿车都在降价促销,又喜滋滋把“开上私家车、提升幸福度”的心动化成了行动。
就在不少城镇居民从基本消费走向了享受型消费的时候,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一路高涨,对提升生活品质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2009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家电下乡”工程,对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村消费者,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补贴。“家电下乡一开始鲜有高档货,后来变频冰箱、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都有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的购买能力很强。”记者了解到,这五年,农村家庭高档家电逐步升级换代,由实用型、简便型向高档型、智能型转变。 2011年全市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84台、电冰箱101台、空调机147台、微波炉35台、热水器82台,分别比2006年有了大幅增加。
五年一回眸,对比变化大。如今,服饰越来越靓丽、住房越来越宽敞、家电越来越智能、轿车越来越普及,居民消费结构随收入提升发生重大变化,追求提升生活品质,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据统计, 2011年,我市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富民增收的工作力度,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民生继续改善。据全市45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 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7元,增幅列居全省第4位。同时, 2011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亿元,达到6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三
“生活”是一个很普通的词,但细细咀嚼,它又蕴涵了深刻的内涵。“幸福”也一样,可以是车子、房子、票子,但又远远不止于物质。罗曼·罗兰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五年来,这种馨香更为馥郁,更多湖州人在物质丰盈之余,向往追求精神层面的美好富足,并将此当作了一种生活态度。
在湖城碧浪湖社区的活动中心,田仁伟和妻子金延钧又一次跳起了舞蹈。“我是个闲不住的人,看到不少中老年人平时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生活中缺乏运动和乐趣,于是我和妻子金延钧把七八位舞蹈爱好者召集起来,成立了一支舞蹈队。”从2002年到今天,金延钧夫妇带着他们的邻居一直跳着,笑着,生活欢快无比。
聊QQ,玩单反,收藏旅游门券万余张,修完老年大学诸多课程,湖城的七旬老太秦曙韵生活非常丰富。她曾面对央视的镜头推介为湖州旅游精心设计的路线,也曾和藏友们自掏腰包举办我市首届红色旅游门券展览。“盛世兴收藏,生活无忧了,我们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秦曙韵说,像她这样好学的老人身边有大把,市老年大学这两年都一座难求了。
人人都是艺术家,处处都有大舞台,在湖州,文化与居民的关系,从来没有显得像今天这样密切过。从那些欢快的身影中,从那些四处萦绕的书香里,你可以找到讲求生活品质的新老湖州人、放下锄头的农民……
伴随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文化消费已成为全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据统计, 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增长22.4%,增速比上年加快18.2个百分点;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5.7%,增速加快28.6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6.0%,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7.2%。四
时光流转,湖州人的面貌在改变,城市的面孔也在改变。隆隆机声中,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沥青铺设中,越来越畅的道路环通四方;推土植绿中,越来越美的景致呈现眼前……
五年里,“城市客厅”是湖州送给百姓的礼物。在这期间全市新建的文化场馆面积达59758平方米,继前两年在仁皇山新区打造了一个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升华音乐厅、湖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的文化中心后,这两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如火如荼,未曾停歇,政府把一个个“黄金地块”拿出来打造“城市客厅”,眼下在湖城的市中心,每出行数百米左右即可到达一处或大或小的“城市文化客厅”,市民感到由衷的幸福。
五年里,“花园城市”是湖州送给百姓的另一份大礼。从湖城衣裳街的明清古貌到长岛公园、潜山公园等融入历史的特色公园,从驻足于项王公园跃马横戈的项王雕像前到融合进潘家廊的桨声灯影里,全市通过城市新景的建设一次次向市民盛情邀约,一次次让那些隐匿于历史尘埃深处的精魂穿越时光,在我们这个有着2300多年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复苏繁荣。
小桥流水与林荫大道交织,粉墙黛瓦和繁华商业辉映……五年来,湖州一边唱起古老的歌谣,一边踏着现代的步点,在寓古融今的氛围里百姓正畅享着幸福小康生活。让很多湖州人自豪的是,在湖州,休闲、环境等都是幸福的源泉,徜徉于城市一处处文化客厅,一个个新添美景,身处“天堂中央”的幸福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