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聚焦党代会
生态优市 湖州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
发布时间:2012-02-15 12:02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山倚天目、水滨太湖,湖州以青山秀水述说着两千多年的温婉秀丽。

    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和谐民生,湖州以生态优势追求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年来,全市上下努力打造“富庶湖州、法治湖州、文化湖州、平安湖州、生态湖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上的断面比五年前提高了21.1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均小于55分贝。“十一五”期间,我市COD、SO

2

分别完成减排总任务的130%和145%。市环保局已连续七年开展“服务项目到现场”活动,每年以各种方式开展基层服务千余次,服务企业近千家。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益求精使得湖州连续四年在群众环境满意度综合排行榜上位列全省前三。

    在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湖州坚持生态优市、努力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奏响可持续发展的最强音。

“铁腕”治污 绿水青山国计民生

    如果不把青山绿水保护好、建设好,就是自毁前程、自断生路。几年来,湖州人凭借这一信念,全力捍卫这块青山秀水的福地。

    去年10月,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崭新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正式启用,这标志着产业园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后的产业园单体车间超过6万平方米,可以同时安放7至9条生产线,从原材料到成品真正实现一条龙,一年可以回收处理15万吨的废铅酸蓄电池。天能集团这只“火凤凰”在经历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的“涅槃”后,正飞向更为灿烂的明天。

    2011年5月以来,我市在铅酸蓄电池行业中展开了疾风暴雨式的整治,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全市75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原地整治提升18家,搬迁入园13家,关闭转产44家,长兴县也因此成为唯一的铅酸蓄电池产业集聚区。

    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治是我市“铁腕”治理污染的缩影。除此之外,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将重拳击向了南浔有机玻璃行业、皮革行业;德清造纸、印染行业;长兴耐火、印染行业;安吉竹制品行业等重点整治行业,同时全市的电镀行业和矿山环境整治,也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现在,吴兴区的鹿山坞矿区感受不到粉尘的污染,从废水沉淀池流出来的水也很清澈,这多亏了‘药物添加絮凝’技术,”据市环保局有关人员介绍,为解决湿法加工矿山企业的污水直排问题,曾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研发了该项技术,使污水迅速变为清水。“另外,‘泥砂分离技术’和‘淤泥离心干化技术’也在市区矿山企业中实现了全覆盖,从而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我市自深化矿山环境专项整治以来,全市逐渐涌现出了一大批园林式的矿山,原本扬尘满天、污水直排、垃圾满地的矿区已经不见踪影。

    作为以太湖命名的城市,我市十分重视水环境治理。由于湖州境内的苕溪水大部分进入太湖,因此保证苕溪清水入湖是保护太湖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苕溪清水入湖工程”等六大类180个治理项目,同时完成了太湖流域造纸、电镀等13个行业的提标改造,并坚持每周一次12个点位蓝藻预警监测。

监管倒逼 优化服务转型升级

    几年来,我市大力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优化环保服务,多措并举推动节能减排,倒逼企业转型。

    自2007年起,吴兴区推广节能减排保证金制度,从区委书记到街道主任,所有干部都要交上1万元至2万元不等的现金,作为节能减排风险保证金;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也要交上2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现金支票,作为节能减排风险承诺金。如果年底企业完不成计划指标,一律不予返还,同干部的保证金一起纳入全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除了吴兴区,德清县首创生态补偿机制,安吉县也以“绿色信贷”助推节能减排。

    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出台不达标企业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另外,随着“准入把关,助推服务”的环保政策顺利推行,我市在全省最早建立了“6+X”项目联审制度,由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建设规划、国土、行政审批六部门与特定部门共同把关招商引资。在依靠制度抓手的基础上,我市还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红五月、铁拳、天网等特色系列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在服务过程中,环保工作人员通过“说理式执法”推进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在环保重拳出击的同时,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主动服务,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在环保手续审批、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2011年上半年,南浔区的一家企业“恒基光伏”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环保核查等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市环保局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特事特办,成立指导小组驻厂指导。在环保局的帮助下,原本需三个月完成的工作,“恒基光伏”仅仅用了一个月就圆满完成,确保了企业上市资料的按期上报。“‘佐力’上市前,生态环境部门给予了我们切实的帮助和指导,上市后还服务到企业现场,我们非常感动,”去年3月,当市环保局“服务项目到现场”活动再次走进“佐力药业”时,董事长俞有强感慨道,“‘佐力药业’定会全面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争做环保表率。”

    服务企业的同时,市环保局还通过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促进绿色创新、绿色发展,组织实施环保重大科技攻关;与省环保厅联合开展太湖流域环保科技服务活动;与科技局联合组织召开污染治理技术交流洽谈会,为企业与治污单位搭建起双向交流平台。

美丽乡村生态文明一路高歌

    这些年,养殖龟鳖带动了吴兴区东林镇的村民发家致富,但如何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水成为了棘手的事。在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东林镇与浙江大学合作,采用生物生态净化技术,建起了龟鳖污水生态处理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模式。照村民的说法:“就地挖塘,在塘里养甲鱼,再养些鳝鱼,然后在水上种植茭白等水生植物,既能处理污水,还能发展多种经营。”

    目前,南浔双林镇曹桥村11个自然村环境长效保洁覆盖面已达到100%,全村的5个责任区,多亏了每一个保洁员的辛勤工作。不只是曹桥村,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长兴水口乡顾渚村、德清洛舍镇洛舍村、吴兴区埭溪镇太平桥村、南浔区石淙镇花园湾村,每一个清丽整洁的美丽乡村都得益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整治。

    近年来,“湖州模式”成了新农村建设既保护农村环境又大力发展经济的典型,安吉竹博园、长兴扬子鳄村、吴兴妙西白鹭谷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南浔荻港渔庄、德清杨墩休闲农庄等集休闲、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庄;以自然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文明、浓郁民俗风情、纯朴乡土文化为载体的农家乐,吸引了一批批来自杭州、上海、南京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

    目前,湖州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3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 52个,并完成255个示范村建设、 1198个整治村提升和28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考核中位列所有设区市首位。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是从中央到各级政府的庄重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之一。凭借坚实的环保基础和独特的生态优势,我市正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被列为湖州市“十二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之一,“全力打造山水清丽、环境秀美的生态湖州”是推进“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仅仅关系到政府工作,更与老百姓自身息息相关。自2008年以来,市文明办、市环保局联合《湖州晚报》共举办了四届“湖州市民间环保公益使者”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活跃在民间环保公益领域的先进典型37名,社会反响强烈,成为我市颇具影响力的一个环境宣教品牌活动。

    从政府的高度重视,到百姓的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湖州一路追求,一路高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县区、各部门将进一步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强势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落实各生态环保项目,以确保湖州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