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道 |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 文字头条 |
核心提示: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系统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四区一市’”的总目标,以“转型提升、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中求快”为总要求,以“深化‘三个年’、奋力开好局”活动为总抓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抢抓机遇、破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提升建设运输水平 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画外音】市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集中力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客货运输生产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保障作用。
解读一: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市2011年共组织实施34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9.13亿元。其中,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45.09亿元,超年度计划40.2亿元的12%。杭长高速公路二期湖州段工程完成投资3.46亿元,超年度计划3亿元的15%;长湖申线航道扩建工程完成投资2.7亿元,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318国道李家巷至浙皖界牌段、104国道长兴雉城过境段、环太湖公路长兴段等7项公路工程顺利建成通车, 25项干线公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同时,继续加强交通重大项目储备,加大项目前期攻关力度,杭长高速公路北延、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杭宁高速公路拓宽、京杭运河浙江段航道整治等30项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有序;努力克服资金要素瓶颈制约,通过深化银企合作、搭建新融资平台等措施,全市共完成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35.67亿元,市本级第一期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也已获得批准同意。
解读二:公路水路运输平稳向好。 2011年,全市道路运输平稳增长,共完成客运量9962万人、旅客周转量33.7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0.24%、1.54%;完成货运量7129万吨、货运周转量43.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87%、 13.7%。水路运输快速发展,共完成客运量34.2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36.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3.7%、 44.6%;完成货运量 1.297亿吨、货运周转量205.0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7%、 17.1%。港口生产方面,全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47亿吨,同比上升2.2%。
落实民生实事项目 满足公众出行需求
【画外音】市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2011年交通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协调城乡交通,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
解读一:公共交通管理开创新局。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扎实推进运营体制改革,改善优化公交服务,努力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的总体发展思路,顺利完成市区公交企业整合工作,重组形成2家公交经营主体。科学制订《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综合规划》及公交站场、线网布局等子规划,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完成6项配套政策,各县区也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了4项公交扶持政策。全市新增调整城市、城乡线路34条,购置更新老旧公交运力195辆,其中,市本级新增调整公交线路27条,加密城市公交班次8条,更新公交运力167辆,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和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目标。重新设计公交车辆、站场标识并投入应用,公交形象日益提升。完善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完成公交到站查询系统和公共交通信息发布平台的前期开发。制订《湖州市市区出租车运力发展五年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我市成功列入省级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城市。
解读二: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交通“建管养运”一体化协调发展。全市共实施一般县乡公路建设8项,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3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76公里,加固与改造农村公路桥梁63座,累计完成投资8.33亿元,超年度计划2.8亿元的198%。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不断深化,顺利召开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现场会,因地制宜推行南浔“一站多组”、长兴“专业承包”、安吉“集中专业化”等管养模式,推进60个乡镇管理养护站规范运转;启动农村公路养护网格化管理;加快建设农村公路指路体系,三县两区均已完成一期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统筹利用城乡运输资源,依托现有农村客运站完成乡镇物流站布点37个,推行固定班车与临时线路配送相结合模式,初步显现配送市内、辐射周边的规模效应。
转变交通发展方式 推动运输产业升级
【画外音】市交通运输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龙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读一:现代物流发展全面加快。围绕市政府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求和省交通运输厅“大物流”建设总体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编制完成《湖州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2011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园六中心”物流基地建设,在建9个重大物流项目完成投资7.4亿元。全面落实扶持引导政策,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新筹建水运普货企业7家,全市拥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已达19家。充分发挥水运物流功能效益,优化内河港口布局,整治关闭码头22座、建成码头泊位18个。积极推动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快发展,完成《湖州市加快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课题并将成果转化应用,切实做好集装箱企业帮扶工作,我市至上海集装箱内河支线运送集装箱11793标箱、完成货运量4.4万吨。
解读二:生态交通建设成效显现。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湖州市生态交通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年度节能降耗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公路水运绿化项目建设,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共实施项目16个,完成投资2.03亿元,实现绿化面积达130.12万平方米。广泛推广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经验,鼓励应用“四新”技术,完成沥青路面再生利用33.27公里,安吉县特色生态公路建设经验得到王建满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全面倡导节能环保服务理念,大力推动汽修企业“油改电”工作和船舶免停靠报港系统,全市道路驾培电动培训仪配备率同比增长54%。进一步加大运力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全市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货车比重分别提高到23.4%、20%和7.5%,水运单船平均吨位达到281吨;全市拥有“双燃料”出租车947辆,占比达到61.9%;市本级新增液化天然气公交车95辆、中长途客运班车16辆,节省燃料成本607万元。
维护行业和谐稳定 不断改善发展环境
【画外音】市交通运输部门牢固树立“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事要解决”,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交通运输发展环境。
解读一:安全生产形势保持良好。以加强市场监管和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为重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促进各项安全生产指标稳中有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规范年”等活动及“一打三整治”、道路客运隐患治理和旅游客车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化完善浙北航区大扎口管理模式,依法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组建成立三县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质监机构的职责分工,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力度。突出农村公路和病害桥梁,大力实施交通安保工程,不断完善安全标志标牌等设施。严密组织中小学生安全接送工作,德清县学生接送车管理模式成为全国校车安全典范。充分运用3G、GPS、船联网等先进技术强化安全监控,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切实增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全面排查治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共排查一般安全隐患1400项,完成整改1321项。与2010年相比,全市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 17.2%、11.1%,水上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7.1%,省、市各项控制指标均未突破。
解读二:交通管理创新逐步深化。正确处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管理创新,促进交通运输发展和谐稳定。稳步推进交通法治建设,认真制定并启动实施交通“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宣贯《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依法加强公路超限超载治理,投入运行9个固定治超站,扎实开展“严打超限超载一号行动”,长兴县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联合开展S301省道集中治超模式得到王建满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在全省予以推广。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全市交通行政审批事项“一审一核”比例达70%以上、集中办理率达80%以上。全面落实稳定第一责任,认真做好特殊群体、企业职工思想稳定工作,重视抓好突出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隐患的排查化解,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妥善解决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综治维稳与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实施信访工作考核办法,来信办结率、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均达到100%。
相关链接
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展望
2012年,是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支撑湖州增强“三力”、奋力崛起的关键之年。
市交通运输部门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是:
——路网结构日益完善:推进2项高速公路工程、 25项干线畅通工程、 4项农村公路完善工程、 3项水运建设工程、 1项铁路工程以及3项站场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5亿元,确保完成投资50亿元。
——公交出行更趋便捷:全市新增调整城市、城乡公交线路29条,更新公交车190辆,其中市本级新增调整线路20条,更新公交车100辆,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不低于12%。
——客货运输加快发展:全市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分别比2011年增长15%和10%,交通运输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现代物流扩量提质:建设重大物流项目9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培育新增2A级物流企业2家以上,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家;完成10家制造企业的物流分离外包任务;全市内河集装箱运力达到228标箱。
——养护管理有效落实:完成干线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大中修投资2亿元;全市公路平均优良路率达到80%;骨干航通航保证率保持在99%以上;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在4.2%以下。
——运输装备结构优化:市本级投放液化天然气公交运力不少于70辆,水运单船平均吨位达到28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