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道 |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 文字头条 |
文明执法,社会的进步,百姓的福祉。今年以来,长兴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把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当作队伍发展的生命线,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正确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和社会矛盾,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树立起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和长兴中心城区的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管部门既是一个执法部门,更是一个服务部门,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兴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吴厚明说:“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密切关注民生,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倡导城管文明执法,贵在心与嘴不脱节,应先从‘心’抓起。”
镜头一
一个“委屈奖”背后的故事
“蒋利杰、周俊、张俊杰、苏伟列被评为本年度‘委屈奖’获得者。”当他们把这个奖拿到手里时,心里有说不清的激动与酸楚。在这个奖的背后有太多城管人员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加强执法人员的行为修养,树立良好的文明执法形象,是建设和谐城管的一个重要因素。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没有文明的执法,就管不出文明的城市。”不解决文明执法问题,城管执法就永远摆脱不了市民的厌恶和唾骂。
在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几乎每个执法人员都挨过打骂,许多人至今身上还留有伤疤,但是,却没有一名执法人员打骂过管理相对人。周俊,市场中队队员。在金陵菜场东大门一次执勤时,发现一经营者把货物放店面外经营,这是属于不允许的行为之一,周俊发现后,耐心地做工作,可经营者认为周俊与他过不去,冲上来就打了周俊几巴掌,这时经营者的家人不分青红皂白也冲过来殴打周俊,等到同事们过来阻拦时,周俊已经全身是血,受伤在地。为了维护城管形象,坚持文明执法,周俊在受到人身攻击的情况下,都没有做出任何的过激动作和言语,最终在城管人员和在围观群众的帮助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致使该经营者服从了管理。
许多执法人员都明白,遇事不冷静,缺乏忍耐力和自控力,这一拳打出去,打掉的是执法者的形象,是政府的形象。自己吃多大的亏,受多大的罪,也不能给执法蒙羞,毁了政府的形象。
既要市容美丽和城市环境,更要考虑百姓民生和社会和谐,这种执法理念驱动着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以人性化的执法方式,以文明自律的执法形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倾情为民服务,取得了维护城市环境和保护群众利益的骄人业绩。
镜头二
城管的遮阳伞 小贩的“保护伞”
保护伞,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个贬义的概念,但是近来在浙北小县长兴却出现了另外一顶保护伞。
盛夏高温,水果正逢上市,杨梅、西瓜、桃子……“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果农纷纷挑着担子、推着板车出来销售。但是骄阳烈日不仅晒坏了水果,更晒走了客人。针对这一情况,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坚持每天早晨给每个销售点送去遮阳伞,晚上销售点收摊时再派人收回,此举受到了广大摊主的交口称赞。在解放西路区域卖西瓜的陈海明老伯告诉记者:“卖瓜辛苦生意还不一定好,但是城管工作人员为我们送来遮阳伞,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很感激。”
以前每逢盛夏,都是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感觉工作最难做的时候。“一到夏天进城卖水果的农民特别多,如果不管理,有碍市容市貌,甚至影响交通;强制管理又往往得不到市民的理解。如何把城管与商贩的关系从“猫和老鼠”的关系转变为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是我们城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城管中队负责人这样向记者说道。为进一步方便广大农户,长兴主城区共划定了11个销售点作为农民进城卖水果的摊点。这11个销售点涵盖了城区的主要居住区,不仅方便了居民购买,更方便了农户的自产自销。“我们在城卖水果,有时候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呆就是一天,带来得水基本一上午就喝完了,城管的同志们除了送伞,还给我们送矿泉水,这正是‘凉’到了我们心里。”洪桥镇瓜农杨老伯竖起大拇指说。
“实施城市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一个摊位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牵涉到老百姓的事情,我们的工作就不能简单化,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多做一些耐心、细致的指导工作。”县城市管理执法局长吴厚明说。
镜头三
开门“纳谏”
“请书记员详细记录监督员的发言,以便逐条对照整改。”县城管执法局召开文明执法义务监督员座谈会,恳请与会人员对城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员踊跃发言,纷纷就城管执法、城市管理等方面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专门聘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9名为城管文明执法义务监督员,主要对城管队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通过文明执法义务监督员达到听民情、晓民意,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全年吸收监督员的意见126条,改进工作涉及5大门类36个方面内容,有力推动了长兴城管形象的提升。
“城市管理执法局不仅注重平时听取监督员的意见,而且以会议形式专题听取我们的意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管局作风务实,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真正把心思、精力用在工作上了。”在现场,监督员楼伯余对记者说。“城管工作无止境,不进则退,通过听取不同阶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年改进工作、提高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奠定基础。”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春节前,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将分别召开普通市民、社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个座谈会,让不同层面的各界人士为城管工作出谋划策。
镜头四
216个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规范商铺经营,对占道堆放物现象采取劝导、暂扣物品的措施;对城区广告设施进行地毯式检查,发现破损,督促业主整改到位;分时间段把好责任路口,对泥污城市道路的工程车辆从严从重查处……连日来,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全体工作人员按照工作职责,抓好问题整改。
据了解,这216个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县城市管理执法局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倒排时间,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制成表,明确整改时间、整改内容、整改标准、责任科室及责任人,并下发到各科室和大队。大力督查,局专门成立督查小组,开展城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大督查,对整改不彻底或未整改的问题一一摄像记录,并向各科室、大队下发《督查通报》和《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集中整治,针对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乱搭乱建、流动摊点、工程车辆、废品收购点、户外广告、建筑工地、校园周边环境、农贸市场等方面的专项整治。文明劝导,要求各片区中队每天派出2名队员对管辖区的路段进行文明劝导,重点劝导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对中心广场、市民广场的劝导,重点对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现象予以制止和劝阻。加强公共设施的监管,专门抽调6人,对城区所有的报刊亭、宣传橱窗、公交车棚、路牌、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巡查。
镜头五
业户大都是弱势群体,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对于什么叫人性化执法,吴厚明解释说,就是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充分尊重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依据正当有序的程序进行理性化、非歧视性的执法活动。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严格执法,有情操作。
在长兴米行弄修理自行车孙秋平的家人说:“过去,我见了城管就烦,看了他们就骂,觉得他们是专门和老百姓作对的,是变着法儿不让你好好生存。现在不一样了,我见了他们像亲人一样,因为他们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孙秋平是残疾人(聋哑人),靠修理自行车为生。前些年,市政府整治市容环境,他的修理摊位被列为违建占道,列入拆迁。当执法人员得知孙秋平的特殊情况后,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情况。经过多方的了解,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给孙秋平安排了临时修车位,切实的解决了孙秋平的生活问题。“今年以来,局里将檫皮鞋摊进行了免费统一更新,并将管理费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了一半。”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杭淦清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对水果摊、早点摊进行更新。”
编后语
为“和谐城管”叫好
长兴城市管理执法局实行人性化执法,植根于他们正确的权力意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民所。”实行人性化执法,正是这种权力观的必然选择,从而彻底摈弃了传统城管执法的种种恶习。
长兴城市管理执法局实行人性化执法,遵循于严格管理,有情操作的执法原则。他们要求每一名执法人员都要换位思考,在执法实践中恪守最起码的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
长兴城市管理执法局实行人性化执法,得益于严格自律、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没有文明的执法,就管不出文明的城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已经成为长兴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所有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
一位业户说的一句话,很是耐人寻味,“他们不是在管人,只是管事,更是在帮人。”这或许道出了长兴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创建和谐城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