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文字头条
湖州交通:走进和谐发展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2-02-16 12:25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春天里,所有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回眸湖州交通运输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有许多的精彩随着春天的节奏律动。
  有人这样描述湖州交通运输和谐发展的五年新面貌:交通的发达,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行的便捷,真真切切地改善了城市与农村的民生……
  五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的发展战略,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平台的工作要求,扎实工作、破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湖州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上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精彩回眸】 五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224.62亿元,是 2003至2006年投资额的1.67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3.9亿元,航道建设完成投资14.7亿元,港口建设完成投资7.4亿元,铁路建设完成投资72.3亿元,站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亿元。
  公路建设持续加快。到2011年底,我市公路总里程达7890公里,基本形成“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三纵一横八连”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五年间,高速公路新增90公里,杭长高速安城至泗安段、申嘉湖高速、申嘉湖杭高速练杭段相继建成通车;一级公路新增58.9公里、二级公路新增142.2公里,农村联网公路新增133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低承载力桥梁453座。公路网密度达到135.6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全市三县两区全部实现通高速的目标,境内普通国道均达一级标准,各县区通达所辖主要乡镇公路基本达二级及以上标准。
  内河水运快速发展。航道建设上,五年共改建174.6公里(含在建),其中三级航道从无到有,建成77.4公里。全国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全省内河首条千吨级航道——湖嘉申线湖州段以及全国首条“四自”航道——妙湖线顺利建成。港口建设上, 2007年以来累计建成港口码头泊位65个,其中,1000吨级泊位4个、 500吨级泊位44个,同时关闭小、散、乱码头63座。 2009年,湖州港吞吐量首次破亿,跨入全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高铁时代拉开序幕。 2009年,全长77.5公里、概算投资84亿元的宁杭铁路湖州段动工建设,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72.3亿元。作为高铁配套工程的湖州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也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湖苏沪、合湖杭铁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配套建设齐头并进。五年来,相继建成浙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浙北高速客运中心、市高速指挥中心、太湖搜救中心、公路信息服务与应急指挥中心等配套工程并投入使用。到2011底,全市建成客运站43个、货运站10个、港湾式停靠站1501个,实现了每个县区至少拥有一个二级客运站、每个乡镇至少拥有一个四级客运站、每个行政村至少拥有一个港湾式停靠站的目标。
  下篇:交通运输实现新的突破
  【精彩回眸】 五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始终坚持“速度与质量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行业管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能力得到提升。 2011年,全市共完成旅客运输量9963.6万人、旅客周转量33.3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213.5亿吨公里,比 2006年末分别提高18.7%、 4%和16.9%、 32.4%。
  现代物流势头良好。 2008年至201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136.07亿元,发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编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州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三园六中心”的物流基地空间布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1亿元。扶持引导龙头物流企业,全市2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5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成生产性服务企业物流分离和运输外包29家。大力推广应用物流标准软件,加快搭建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间的信息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城乡物流发展,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网、多库”的发展格局,其中小件快运、邮路配送等工作领跑全省。成功开通湖州至上海的集装箱内河支线,实现了我市内河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
  客运服务提升拓展。 2011年底,全市道路客运班线平均实载率达到46%,人民群众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显著提高。大力发展道路客运城际快速网,实现了湖州至长三角25个中心城市班线运输无盲点的目标。组织开展中长途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顺利开通了湖州至上海、苏州、嘉兴,德清至杭州,安吉至杭州的城际公交,湖州至三县的县际公交以及湖州至周边主要机场的商务旅游客运专线。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通村率达100%,探索运行乡村区域小巴、镇区夜间巴士。精心组织学生接送车工作,全市16家企业共投放625辆客车,开设956条接送专线。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研究制定政策与规划体系,重组形成2家公交企业经营主体,调整完善公交线路5条,优化更新公交运力107辆,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养护管理不断深化。全面推行国省道干线公路精细化、预防性养护,进一步提升公路好路率,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中,湖州作为全省唯一推荐的受检市,成绩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积极推动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养护管理,先后制定出台《湖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推广实施“一站多组”、“专业承包”、“集中专业化”等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全市60个乡镇全部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并实现了有序运转。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公路指路体系建设,德清、长兴、安吉已先后完成一期建设。扎实推进航道养护单项工程项目实施,健全完善骨干航道养护季度考核制度,切实加强航政管理工作,有效保障航道资源和通航条件。
  节能减排卓有成效。五年中,我市建设完成了104国道湖州段“百里香樟大道”国家级绿化示范路段、 318国道湖州段“绿色长廊”等一批生态示范项目;组织实施了桥梁顶升技术,连续刷新了国内桥梁整体顶升跨度、高度、重量三项记录;推广使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实现了废旧料循环利用;创新实施“双燃料”改造技术,达到环保和经济效益双收益,目前,全市“双燃料”出租车占比已达61.9%,居全省第一,该模式已在嘉兴等周边城市推广。加快淘汰落后车船,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到2011年底,全市中高级客车占比提高到61%,重型、厢式、专用货车占比分别提高到21.8%、 20%和 8%,船舶标准化率提高到90.3%,单船平均吨位达276载重吨。
  安保体系不断健全。五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重视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严格监管工程质量,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了全行业安全维稳形势的平稳有序。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安保任务和抗击台风、冰雪以及援川运输等应急任务圆满完成。
  难题破解扎实有效。我市积极破解资金要素制约,成功发行二期共30亿元企业债券,并通过银团重组贷款、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相结合等方式,五年累计融资185亿元,有效缓解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深化湖航改革解困,五年中共分流减员442人,分配特殊解困房348套,取得阶段性成果。稳妥推进交通税费改革,有序取消全市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基本完成相关人员的转岗安置。深入推进交通科技创新,相继完成了公路96266系统、水上交通指挥中心等信息平台的研发,推广应用了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智能量化、车辆船舶GPS和客运车辆动态视频监控等系统,交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尾声: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朝气蓬勃的湖州交通运输,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转型提升、惠民富民、和谐稳定”的总要求,深入实施《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坚持以加快交通转型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总目标,进一步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湖州全面建设“四区一市”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