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聚焦党代会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五年成就回眸
发布时间:2012-02-17 12:28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原本屈指可数的上市企业,现已足以组建成“湖州板块”;
  重点规划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的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正拔地而起;
  此外, 200余项重点调研课题、百余项市级以上重点荣誉;
  ……
  这些都是五年来我市发展改革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
  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参谋、导向、牵头、协调、统筹、指导”六项职能,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年度重点工作综合先进单位,机关党委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农本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等。
  参谋导向见功力
  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严峻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影响下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过去的五年可谓风云变幻。正是在如此种种不确定性中,市发改委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积极谋划应对,更加凸显出参谋导向作用。
  五年来先后开展重点课题调研200项,推动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文件和政策措施70余件,其中研究提出的宁湖杭发展带、连接中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区域会展中心和研发基地、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有关湖州定位的观点均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精心组织编制了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研究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采纳。同时,组织协调推进3项区域规划、50项专项规划的编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了国家、省规划;研究提出了“建立联系点、批设开发区、建设集聚区”的浙苏皖省际边界产业转移三步走战略构想,努力争取将该区域纳入了《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积极打造省级产业发展新平台。
  统筹牵头显成效
  产业集聚、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企业上市、资源争取等等,上衔国家层面,下领企业微观,横向涉及省际协调,这就是市发改面临的“合纵连横”工作局面。
  2007年以来的五年,是统筹牵头工作卓有成效的五年。市发改委全面深入推进南太湖产业集聚平台规划建设、服务业扩量提质、“三百三千”工程和接轨上海、对口支援、央企对接及重点领域改革、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铁路“四线一枢纽”规划建设、稳物价惠民生等重大牵头工作,强化重大项目前期,为相继建成的申苏浙皖、申嘉湖、杭长一期等高速公路作出积极贡献;全线改造湖嘉申航道并实现完工;加快推进杭宁高铁、湖州火车站、合湖杭、湖苏沪铁路等规划建设,“四线一枢纽”轮廓初步形成,奠定了湖州在长三角区域交通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 2007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56.7亿元,重点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41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全省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争取到中央和省补助资金21.9亿元,争取到天然气指标7亿方,新增省重点项目153个,为争取戴帽土地指标和资金补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投资达300多亿的苕溪清水入湖四大工程和铁路“四线一枢纽”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新增上市企业9家,为2007年前累计数的1.8倍;发行企业债券9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创新价格管理,保持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创新再突破
  中心镇如何谋求发展?小城市当如何规划培育?扩权强区怎样打开局面?医疗体制改革如何推进?五年来,这些关系着湖州区域体制创新的重点领域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
  市发改委把深化改革与破解发展难题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着力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城乡、生态、政府管理等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省率先编制中心镇发展改革总体规划,率先建立中心镇建设发展综合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了中心镇发展改革、小城市培育的规划和扶持政策体系。协调制定实施织里镇、新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动 8个市级部门向织里镇设立分支机构,下放县区级管理权限。在全省率先实施扩权强区改革,推动20个市级部门向吴兴区、南浔区下放15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效激发了县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牵头作用,全面落实县区责任制,医改五大任务53项重点工作有效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自身建设上台阶
  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能动要素。五年来,市发改委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等多种载体,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勤学、善谋、创新、实干”的机关文化,自身建设跃上新台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改委机构建设,陆续新增了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援建办、金融办等重要职责,所属管理机构升格2个,进一步强化了综合管理职能,减少了微观管理事项。五年来,该委获市以上表彰的集体荣誉112项、个人荣誉94项。五年来,通过干部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一批优秀干部走上乡科级、县处级领导岗位;安排12名同志分别到区、镇、村任职锻炼,安排4名同志参与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新疆柯坪县工作等;引进硕士、博士19名。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五年来取得的业绩,市发改委主任董立新感慨良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发改委班子形成的好传统、好制度、好基础,得益于各县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得益于全市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说,从发改委工作职责角度而言,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从部门职能出发来明确工作定位,切实履行好“当参谋提建议、抓项目争资源、强综合抓协调、重本职顾大局”的综合职能。其次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自觉在服务全市发展的大局中来提升部门的地位和形象。同时,必须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扬特色”的工作方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抓重点中体现特色,在求突破中兼顾一般。此外,必须弘扬“勤学、善谋、创新、实干”的机关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集体领导,推进民主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
  谈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他表示,市发改委将着重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始终围绕发改工作职能,坚持“抓规划促发展、当参谋提建议、抓项目争资源、强综合抓协调、重本职顾全局”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有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