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聚焦党代会
再战五年 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安吉
发布时间:2012-02-21 12:01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来安吉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全力打造“一地四区”,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2.7%,人均GDP突破4万元,增速全市领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9.1亿元和16.7亿元,总量五年超两倍,年均增长27%以上,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750元和14152元,年均分别增长11.2%和1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储蓄成倍增长,2011年年末储蓄余额是2006年的2.85倍,人均储蓄余额超2.5万元;城市化率由51%提高到57%,城乡统筹水平从全省25位上升到18位。
  五年来,安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中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县城、浙江省森林城市等荣誉,一系列的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建设,使安吉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这五年,安吉经济实力增长最快
  五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突出转型升级为主线,奋力崛起,在集中布局、集聚产业、集约产业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突出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建设。在集中布局上,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安吉开发区为龙头、以天子湖园区、临港经济区为两翼的工业“金三角”发展新格局。在集聚产业上,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了椅业、竹产业和新型纺织、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的“2+5”现代产业体系,新兴产业投入占比达到50%以上,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工业经济扩容提质。全县的园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增加到36平方公里,安吉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三强,天子湖工业新城迅速崛起,临港经济拉开框架。安吉椅业列入省级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从22家增加到82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1件。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累计完成内资实收资本270亿元。自营出口总额连续四年全市第一,累计达52.5亿美元。
  现代农业强基增效。安吉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全省领先,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森林食品认证数累计达328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农(林)产品26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安吉白茶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率先在全国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并在33个国家完成国际商标注册,品牌价值达24亿元。安吉冬笋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培育省级以上农(林)业龙头企业23家、专业合作社12家,成为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和浙江省林改示范县。
  2010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安吉县考察后,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文中称赞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成就,一根价值15元左右的原始竹子,经过全产业链精深开发,平均附加值达60多元,2009年全县竹产业总值达到112亿元,平均为农民增收6500元。一根翠竹催生一个产业、撑起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休闲旅游蓬勃兴起,乡村旅游亮点纷呈,一批高端项目相继入驻, 2011年接待游客770人次,年均增长16.2%,年均增长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成为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商贸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国际竹艺商贸城、川达物流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成功引进外埠银行5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五年增三倍,达到497亿元。
  这五年,安吉城乡面貌变化最大
  近年来,安吉统筹城乡发展,通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群众越来越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五年来,安吉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统筹发展水平名列全国前茅。
  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五年来,安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扩大近一倍,完成旧城改造55万平方米。杭长高速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安吉段竣工。商合杭铁路过境设站纳入省部协议,杭安轻轨列入省铁路网规划。“一环七纵七横”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建成农村联网公路515公里。龙山森林体育公园、凤凰山公园建成开放,递铺港景观全面提升,县城实现天然气供气,智能电网实现乡镇全覆盖。数字城管投入运行,城区交通综合整治、烟花爆竹专项治理成效明显。
  中国美丽乡村成为示范。安吉将新农村与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有机结合,200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县187个行政村已建成美丽乡村168个,创建覆盖率达89.8%,建成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个、特色村4个,12个乡镇实现创建全覆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模式已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县,“安吉模式”全国打响品牌。安吉“一环四带六区”整体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创建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特色旅游村8个,成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力实施薄弱村增收计划,90%行政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已成为安吉新农村的真实写照。
  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八大行动”,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安吉成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深入开展破坏矿砂资源、毁林开垦等专项整治行动,修复生态治理重点区域3万亩。“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安吉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唯一获得县。
  这五年,安吉民生事业投入最多
  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入手,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优先投入、优先发展;持之以恒注重保障基本权益,完善公共服务,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安吉五年来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安吉实施全面改善民生五大行动,五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60%以上。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积金等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使用,成功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强化居家养老服务,“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8.3%和100%。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46.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安吉全面完成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被评为省教育强县。群众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繁荣发展,建成31个地域文化展示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成为全国示范,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健康安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累计为农民免费体检53.2万人次,减轻农民医疗开支6000余万元。城乡公交、劳动保障等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十一个全覆盖”。
  社会管理持续加强。安吉平安安吉创建深入推进,公共安全体制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新安吉人管理服务更趋规范,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强化,农村“十小”行业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企业诚信管理深入推进,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七年零增长。
  今后五年,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安吉
  今后五年,安吉将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型升级主线,围绕建设“三个安吉”目标,深入推进“三县”战略,着力“调结构增实力、强统筹抓提升、重民生促和谐”,率先建成中国美丽乡村和现代化山区县,争创生态文明全国示范,打造城乡统筹全国样板,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建成富裕美丽幸福安吉而努力奋斗。
  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富裕安吉。力争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4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工业性投入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每万人口中人才拥有量达1800人以上。
  打造最佳人居,建设美丽安吉。按照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立体推进模式,加快建设县域乡村旅游大景区,全面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着力塑造城市精品,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化率达60%以上;以“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产业提升、特色鲜明”为目标,全面提升风情小镇建设水平;持续巩固和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打造城乡统筹全国样板,争创联合国人居奖,打响世界人居品牌。
  构建和谐民生,建设幸福安吉。安吉将在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在下功夫,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民生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年均增幅10%以上。文化、体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平安安吉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群众安全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再战五年·幸福安吉”的征程已经出发。在今后五年,安吉将以建设“三个安吉”为导航,驶向富裕美丽幸福的彼岸,并将以更快更稳健的步伐,综合实力力争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