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道 |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 本网原创 |
倾听百姓心声,寄语党代会。在全市第七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湖州到处洋溢着热烈的气氛,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群众纷纷叙述身边的喜人变化,表达对党代会的期盼。素有“小巷总理”之称的社区居委会干部,是和老百姓贴得最近的人,因为他们每天所从事的工作千头万绪,社区千家万户的吃喝拉撒睡有问题都得过问,可以说,“小巷总理”见证着家长里短的社会缩影,触摸着品质生活最真实的脉动,当之无愧是民情民意最合适的代言人,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来自最基层的声音,感受口口声声的期盼……
都市家园社区居委会曹蓉主任,希望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建造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并完善配套设施,学校、菜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应有尽有,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要推出更多的廉租房,覆盖面更广,而不是集中在个别社区,因为大多申请廉租房的是独居老人、低保户、因病致贫者、因残致贫者,他们大多居住在老房子或者老小区,更需要改善住房条件。她说,都市家园是我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 2006年10月份我作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和第一批居民同时入住这个大家庭,亲身感受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日益变化。
我们都市家园总共有3600多套住房,其中大多数是经济适用房, 155套廉租房, 600多套是失地农民的回迁户,还有部分城区拆迁回迁户及300多套小高层商品房,所以,都市家园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较集中的小区。
对于已经享受到保障房政策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更真切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创建和谐民心工程的温暖。我们社区有位原人民布厂的退休职工吴娜加,她的丈夫下岗了,一直打零工,此前他们一家三口在40多平方米的公房里住了许多年,本以为靠夫妻俩每月的微薄收入,这辈子都没指望买房改善居住条件了。2006年我市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吴娜加有幸成为第一批受益者,她以低于当时市场价1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优惠价购买了63平方米的新房子,节省了不少钱,也圆了自己的住房梦。
来自红丰社区党总支书记忻伟铭则希望党委政府能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他说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红丰社区是湖城老年人比例最高的社区,也是我市最早推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社区。 4501户12200多人口中,超过33%都是老年人。
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对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丰富社会养老途径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除去现在已纳入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范围的122名老人,还有450多名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接受定期服务,加上离休干部,总数要达到500多名。对于这部分政府没有拨款的老年人群体,社区主要通过发放补贴性质的服务券进行低偿服务。虽然政府也有一些补助,但还是不够的,需要社区自己去筹集,资金缺乏是困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难题。
社区养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且来源单一、服务设施建设薄弱、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希望能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把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作为专项基金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把养老服务机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以及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布局规划纳入其中,并严格按照规划和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凡是规划中的新建社区都要将社区养老机构用地和养老服务场所作为必要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和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尽快充实社区养老工作队伍,加快培训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满足为老服务的多种需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友谊社区登记失业人数161人,其中以“4050”人员居多。据我观察,这个群体年龄大、文化低、技能低,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实现就业,即便勉强上个班,收入总是很低。而这部分人又刚巧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的压力很大,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友谊社区居委会主任陆晓霞希望政府重视“多给4050提供就业机会”。一直以来,帮助“4050”人员就业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去年成立了“友谊社区手工坊”,由社区出面与市内各单位进行联系、协商,将单位可外发的手工活接入,再由社区通过公告、通知等方式召集社区内残疾、生活困难居民,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现在我们这个手工坊已有30多名居民参加,除了家庭困难的,还有不少家中有老人要照顾,不适合出外打工的居民也加入进来。比如40多岁的社区居民陆某某,早些年失业在家,由于家中两老身体不好,没办法全天外出打工。自从社区成立手工坊之后,她就经常往手工坊跑。
据我所知,手工坊目前在湖城各个社区都比较流行。手工坊的盛行为“4050”妇女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平台,满足了他们居家就业增加收入的双赢需求。但是,从运行的情况来看,手工坊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4050”失业人员。一方面,从业人员全部是女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工作的延续性取决于订单,并不能保障天天有活干。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希望政府能给“4050”人员更多的关爱,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出更多适合“4050”人员的岗位;同时,能够增加培训渠道,让他们能掌握技术,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收入,从而进一步提高这个群体的生活幸福指数。
仁皇山二社区居委会主任邵维则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把教育均衡落到实处,我希望政府今后能多关注学前教育,这些年,湖州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在全省都处于中上水平,唯独学前教育相对薄弱一些,应该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另外今年幼儿园的收费普遍涨价,有些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甚至比大学的学费还要贵很多,当之无愧的“贵族”学校了,虽说这是满足不同经济条件、不同需求的家庭需要,但收费是否也能制定一些相应的参考标准。要把幼儿教师队伍纳入编制管理,提高工资待遇,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工作激情。
社区干部们都表示,近年来,我市公共财政支出增量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而与一笔笔“真金白银”支出相伴的,是“6+2”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文化走亲活动、德清校车入选全省十大民生工程;是在省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中,我市民生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这正是对我市坚持“民生为重”的最好褒奖。 一直增长着的不只是城市的高度和空间,还有心底的幸福指数。过去5年里,无数百姓感受到了“幸福在敲门”的美好,民生幸福体现在他们的心坎里、口碑中。改善民生永无止境,追逐幸福未有穷期。就让我们的期盼化成一项项细化到发展中的指标,化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地、享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每一件事、每一组数据,激励着我们慷慨又激昂地踏上新的征程,共同见证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