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践行党代会精神 开创发展新局面  >  聚焦党代会
安吉开发区 演绎“大象快跑”
发布时间:2012-02-24 11:36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2011年6月份,浙江省政府公布的2010年全省53个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里,安吉经济开发区以 578.7的总指数成功冲进全省前三强,位居第三。
  三年激情拼搏、五年艰苦奋战。从全省综合实力第十到排名第七,再到三强之列,经济发展“三级跳”,安吉开发区只用了短短两年,成为“安吉速度”最好的注脚。
  这是安吉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一个成功范例。大思路谋划大蓝图,大举措推动大跨越。安吉经济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突破制约的发展新路子,全面加快接沪融杭和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以安吉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安吉工业大布局开创了安吉经济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喜人局面。
  如今,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安吉经济开发区又提出了“三年再翻番,五年增两倍”的奋斗目标,蓄势待发,朝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冲刺。
  经济开发区强劲发展的“安吉模式”
  安吉开发区 演绎“大象快跑”
  ——正朝着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冲刺
  在满目皆是风景的中国竹乡,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安吉经济开发区。
  1999年起,安吉县委、县政府确立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发展路径,把安吉经济开发区推上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之后十年,安吉经济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成功冲入全省省级开发区十强。
  2009年2月,安吉经济开发区实施了建区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一次体制改革,安吉县委、县政府围绕“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的目标要求,将全县两个最大经济发展主体——开发区和县城递铺镇进行了整合,探索创建“区镇合一”的新体制,自此走出了一条突破制约的发展新路子。
  2010年5月,安吉经济开发区从全省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第十位跨越至第七位;7月,捧到了“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的奖杯。
  2011年7月,浙江省政府公布2010年全省5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榜,安吉经济开发区以578.7的总分成功晋级前三强。
  2012初,安吉开发区再次传来喜讯,2011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1亿元,“拼三年·翻一番”目标超额完成。
  区镇合一,产生1+1>2的“裂变效应”
  我国的开发区发展已经走过近20年,各地的开发区发展进程应该说是路径类似的,为何安吉经济开发区能够在全省50多家开发区中脱颖而出,进入全省三强?必然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全省大大小小的开发区中,安吉经济开发区有其“独门秘笈”,那就是与安吉县城递铺镇的“区镇合一”重大体制改革。
  2009年,看着周围迅速崛起的长三角经济圈,安吉县委、县政府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以超人的胆魄,将安吉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区镇合一”,又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一流的政策向开发区倾斜、一流的资源要素向开发区集中,集中大财力、大资源办好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突破瓶颈的发展新路子。
  作为浙江开发区首吃螃蟹者,“区镇合一”落实的速度快得惊人!10天之内完成了人员定岗到位,理顺了公司及局办关系,明确了下属公司动作机制、征地拆迁的平衡政策、资金的计划管理;所有项目、重点工作交接清理完毕,拉开架势、开足马力。
  “区镇合一的体制创新,使各类要素资源有形、无形地得到了最高效地配置和整合,统一规划、政策一致,加快了开发区的发展速度。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肖家青告诉记者,新体制的资源集聚优势,在工业平台上发挥到了极致。
  开发区在原有范潭工业园、塘浦工业园、阳光工业园等七大工业平台的基础上,整合规划出城北、城西北两个工业新城和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
  “两城一区”定位非常明确,城北工业新城以高科技、医药及大型企业为主;城西北工业新城定位于竹制品和转椅两大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为主;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则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
  在区镇合一前,2008年,安吉开发区和递铺镇合计完成财政总收入仅7亿元;2009年,即“区镇合一”当年,开发区所在区域就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68亿元;2010年,这项数据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上升到11.8亿元;201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1亿元,“三年翻一番”的目标超额完成。
  合并后的开发区(递铺镇)朝着“三年翻一番”的目标阔步前行。它的创新,使各类要素资源得到高效整合利用、统一协调发展。如在机构设置方面,就以优化、高效与便捷,赢得了客户的称道。
  整合后的开发区管理面积达到375平方公里,综合经济实力占全县一半以上,是浙江省管辖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还通过就近整合及异地整合方式,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区镇合一的改革当年,安吉经济开发区就上演了一出“招商大戏”:7个项目,13亿元资金,一天内入账!体制创新后,各方面优势的凸显给安吉开发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2010年7月,全省近70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官员学者集聚安吉经济开发区,召开开发区体制改革的现场会,这是全省开发区首次在县级层面召开会议。会上,安吉经济开发区作为机制创新典型作了经验交流,向全省推广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
  “目前,已有30多个省级开发区陆续到安吉来参观学习,很多参观者都感慨地说,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在安吉开发区的体制下似乎都迎刃而解了。 ”开发区党委书记乐叶俊说。
  产业提档升级,让开发区如虎添翼
  在安吉经济开发区,竹制品和转椅是两大传统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目前开发区内产值上亿元的竹制品及转椅企业就有近70家。对两大传统产业,开发区目前主要以提档升级为主,通过加大校企合作、鼓励研发投入等方式提升企业科技含量;通过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企业。
  在两大传统产业之外,近年来,开发区通过引进培育等方式竭力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特色机电、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生物医药方面,开发区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共建了健康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2.52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了如东方基因、豪生制药、绿世界生物与百草中药等企业20余家。特色机电产业拥有世界500强美意伊吉公司、斯凯莱特等企业。装备制造是近两年来开发区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亚太机电、总投资5.2亿元的正强万向节等企业后,一大批汽配企业纷至沓来。新材料主要由红剑集团和日本滕仓。特别是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日本滕仓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两个半月时间,刷新了项目推进的“安吉速度”。电子信息产业中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首个光学薄膜生产项目元龙电子创下了开发区亩均投资和亩均税收之最。
  在大抓二产的基础上,开发区结合安吉生态环境,积极做好一、三产业的招商工作,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天使乐园来了,网易也来了……
  回看这两年,安吉经济开发区年均引进内外资企业40个以上,尤其注重在“招大引强”上做文章,目光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上市公司,加大与国企央企的接触力度。如今,安吉迎来了越来越多西装革履的杭州及周边城市的企业家。截至2011年底,共有140余个项目“飞向”安吉,砸下投资额130多亿元。
  保姆式服务,使投资商信服与称赞
  安吉开发区缘何能实现跳跃式跨越?因为在开发区,忘我奉献和一拼到底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个人。安吉良好的服务软环境的营造,对外开放的加快使得安吉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2011年,8月27日,大雨如注。虽说是双休日,可安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宏依然惦记着已经开工的日资项目——日本藤仓橡胶配件项目急需新增一台变压器之事。一大早,他便再次邀上供电部门的同志赶到项目工地,与企业负责人进一步商量和对接。在敲定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变压器的相关事项后,施宏又帮助企业对接落实了施工中的临时通电、通水等问题。藤仓公司驻安吉办事处代表王增高兴地对记者说:“没想到当地党委、政府这么重视,专门为我们这个项目成立了工作组,处理问题比我们还上心! ”
  像这样为企业到位服务、排忧解难的事例在安吉还有很多,这许许多多的事例汇聚成了“1+3+6”企业服务体系。
  在开发区内,所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都会收到一张“一卡通”服务卡,卡上写着该企业和项目联系领导、责任人、代理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实现了3名人员“立体式”贴身服务一家企业,同时落实“六项机制”和“三项承诺”,支撑、保障服务体系高效运作,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遇到困难时,只要拨通这张卡上任何一个人的电话,就能在第一时间有联系领导可找、有责任人上门、有代理人代办。 ”乐叶俊拿着一张服务卡,详细地介绍着“1+3+6”这一“独门秘籍”。
  不顾时间,把节假日、双休日、晚上等有限休息时间全部利用起来,花费在工作上,体力透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干部向一线集中,资源向一线配置,工作在一线落实,成绩在一线体现。新体制迅速激发了干部的创业热情、创新激情,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
  “坚持到底、努力到顶、服务到点、落实到位”;“不落实等于落空,不务实等于误事,不实干等于白干,不尽责等于渎职”……走进安吉经济开发区,墙上激励的标语振奋人心。走廊里,赫然张贴着招商引资签约“百日竞赛”积分动态表——自加压力,在开发区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据了解,为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安吉经济开发区还成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搭建平台集聚资源与智慧,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升级与专业科研院所联动。此外,2010年年初,开发区再度开全省之先河,推行国地税联合办公的办税制度,“进一扇门,办两件事”,深受广大纳税人的欢迎,当年全区国地税实现了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采访中,安吉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乐叶俊的一句总结让记者颇有感触:体制上要做到“畅”字、工作上要突出“拼”字、管理上要追求“精”字、服务上要讲究“优”字、速度上要定位“快”字。
  这就是安吉经济开发区硕果累累的“秘诀”!
  一次次的工作创新,一次次的真情服务,无不凝聚着开发区全体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智慧,也深深地打动了来安吉投资建设的创业者。
  “区镇合一”新政,勾勒出了一套开发、建设、管理的畅通新体制;“拼三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突出的是一个“拼”字,激发了全区干部群众的工作激情;招商、规划、工程建设的精细管理,不断提升了各项目和园区建设水平;“1+3+6”体系,让工作人员跟着企业一起“跑”,优质地服务每家企业;不论是“区镇合一”落实的速度,还是一周入账13亿元资金的招商速度,开发区不断演绎着“大象快跑”的精彩篇章。
  今年以来,开发区趁势而上,全面实施三大战略转型,即以“大项目”引领、加快推进“低小经济”向“优强经济”战略转型,以“大建设”支撑、加快推进“工业平台”向“工业新城”战略转型,以“全覆盖”带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递铺”战略转型。
  安吉速度开发区领跑,安吉服务递铺镇领先。而今,已成为省级开发区三强的安吉经济开发区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安吉开发区提出“三年再翻番、五年增两倍”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2014年,财政收入达到28亿元;到2016年,达到42亿元。实现“高新产业、品质城市、美丽农村、幸福社会”四大体系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开发区(递铺镇)产业向高新化发展、城市向品质化发展,农村更加富裕美丽,社会更加幸福和谐。继续保持开发区全省领先地位,力争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全力争创省级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内涵更加丰富的美丽新递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