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医疗制度改革以来,乡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作为网点和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农村基本卫生服务体系中起着服务广大基层群众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基层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乡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人力资源基础薄弱、医护人员数量短缺、专业水平较低、人才流失等情况愈加突出。
市政协委员、吴兴区八里店镇前村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孙利丽提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留住人才,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满足广大乡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孙利丽介绍了其调研的情况,目前就吴兴区来说, 9个卫生服务中心(织里、八里店、道场、环渚、妙西、埭溪、东林、杨家埠、白雀)核定正式编制人数为1156人, 2011年底实际在编人数为627人,缺编率高达45.8%,编外用工553人,医护人员总量偏少。这就直接导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护人员高负荷运转,高强度工作。
孙利丽建议,要进行多渠道的人才招聘,并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公开招聘大学生,设置合理准入门槛。
二是定向培养,由村委会推选出本村定向培养对象,向上级申请定向培养指标,并在招生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毕业后能够为本村提供走村串户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使广大群众小病不出村。同时,这也解决了非地方性人才需要1至3年才能适应本土工作的弊端。
三是对编外人员进行选拔,在临时编外人员和乡村医生中,通过民主测评、考核,确定部分业绩优秀人员或能力突出人员在招聘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四是完善绩效工资体制,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标准低于全市平均绩效工资水平。高强度、低收入难以留住人才,要适当提高基层绩效工资收入标准,保证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对加班、值班等增加的工作量,给予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让基层群众得实惠的同时,提高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及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