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一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深入推进“八大专项行动”  >  三改一拆
城管执法重拳出击
发布时间:2013-07-19 08:24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型城市化建设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总基调,结合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坚持“依法、规范、文明、为民”,以开展“城市管理攻坚年”和“队伍形象提升年”两个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全局上下,凝心聚力、抓重突难,各项工作完成出色,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推进“三改一拆”
  今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三改一拆”三年专项行动统一部署,市执法局扎实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截至目前,通过加强巡查、部门联动、迅速处置、说理执法等手段,已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建筑面积16800多平方米。
  据介绍,市执法局积极建立“苗头控”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时段的巡查和管控力度,防止新增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配合做好老小区改造工作;建立“一劝阻、二劝拆、三强拆”的快速处置应急方案,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全力配合属地政府开展拆违、拆迁工作,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周边群众疏导、拆迁户带离等工作。保障完成了环渚乡7#1地块、环城西路、华丰村盛佳汇、南门直街、市陌堂子村、定安街等多项拆迁任务。
  此外,市执法局以“三改一拆”行动为契机,加大各类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城市住宅小区违建的查处力度加大。联合物业、社区对违建行为较多的小区进行调查摸排,宣传政策法规,共商遏制小区违建对策;农民违法建设管控力度加大。继续实行“大队联系街道、中队包片、队员驻村”的责任考核追究机制、“支队与土管、街道、村社区物业组成四位一体”的联合巡查发现报告机制以及“支队与公安、街道现行拆违”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农民违法建设管控力度,拆除农民违法建设51589.6平方米。
  开展“四边三化”行动
  据创建国家生态市、全面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以及《湖州市“四边三化”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市局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牵头建设、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建筑工地和运输道路扬尘治理工作。
  在此期间,市执法局召开了6次工作协调会,制定扬尘治理工作方案、工程运输车辆整治计划和通告等。组织交通运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人员赴长兴实地考察建筑工地运输车辆密闭运行管理工作,对市区工程运输车辆的类别与数量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加盖装置资质企业8家。抽调行政执法、建设规划、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并印制《整治通告》 5000份,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渣土运输车辆和建筑垃圾整治开展联合宣传教育、检查、执法等工作。
  不断提高建筑工地洁化宣传教育力度,先后对中心城区80个建筑工地进行走访,开展洁化宣传教育。积极做好建筑工地围墙的美化及“四边三化”宣传标语上墙,已完成65处临街工地围墙公益宣传标语和10处公益宣传栏(牌)的设置。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撒漏巡查力度,防治污染路面,上半年累计查处建筑工地道路撒漏污染183次,立案查处违法当事人27件。“我们还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建筑工地出入口道路硬化,安装水冲轮胎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市执法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市局已多次协调组织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河道、清洁乡村活动,上半年已查处违法倾倒垃圾5起。
  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为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来,市执法局加大人行道违法停车查处力度,上半年已录入违法停车信息9000多辆,实施行政处罚7500多辆。配合公安交警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12次,共查处纠正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350起,有效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一方面,我们实行劝告管理和严格执法有机结合的人行道停车管理制度,采用科学合理施划车位和严查严管违停现象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实施人性化管理方式,实行温馨提示。另外一方面,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部署,完善人行道管控范围适度扩展的方案,以不阻塞交通、不占用盲道为原则,保障重点路段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保障人行道的顺畅通行。”市执法局综合处有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据悉,今年上半年,市中心城区已延续和新申请许可停车泊位238个,公免泊位88个,街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明显好转。另外,市执法局还对主要道路洗车店占道经营开展集中整治,责令限期整改7家。制定《中心城区清退被挪用地下停车场(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中心城区挪作他用的地下停车场(库)进行排查摸底,有6家业主挪用地下停车场(库),面积5000多平方米;并积极配合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选派有关人员参与服务网点选址实地踏勘等前期筹建工作。
  实施市容专项整治
  “我们制定了市容环境秩序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道路分级管理标准,并牵头组织实施。通过宣传发动和集中整治,分别取缔了吉山四社区、华丰一路、金泉花园、城南丝绸城等马路市场。”据市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该局在取缔马路市场的同时,主动为菜农牵线、搭桥,引导摊贩进入市场规范经营,规范了时代广场周边、滨河路小百货一条街、外庄区域、七里亭区域和民富家园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秩序,完善了长兴路艺术与设计学校南侧各类熟食疏导点,太湖路和拥军路便民西瓜疏导点。对府庙古玩地摊市场进行了搬迁,有效改善了中心城区市容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有效改善夜市面貌,不断提升市容管理水平,切实改变夜市摊点投诉举报较多、影响居民休息、影响市容环境及交通秩序的现状,今年上半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还对中心城区的各个夜摊进行了集中整治行动。根据疏堵结合的原则,按“相对集中、分散管理”的方法,建立“驾照式”夜摊管理机制,对辖区内的夜间流动摊点开展了整治,目前,开发区、度假区范围内的夜间经营摊点基本得到规范,老城区范围也已着手开展整治。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根据市食安办要求,牵头组织校园周边流动食品摊点的整治工作,协调贸粮部门加强对早餐、夜市公司的监管,确保占道经营规范有序,配合有关部门督促业主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组织参与省、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三化”人力车
  所谓“三化”,即,实现三轮车整治成果巩固化,管理工作常态化,运营市场规范化。据相关人员介绍,今年市执法局以机动三轮车整治为契机,组织对中心城区人力客运三轮车进行整治。
  去年,我市曾对三轮车交通违法和非法经营进行过集中整治,查处各类整治车辆2639辆,回收上缴各类整治三轮车8976辆,并完成7770多辆电动三轮车的报废处理, 880多辆报废燃油摩托三轮车割裂车身运离现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今年巩固整治成果的过程中,考察人员远赴绍兴、金华、苏州等地考察人力客运三轮车的式样和管理模式。随后,制定人力客运三轮车整治方案,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供货厂商。实施中心城区人力客运三轮车退、换工作,退还人力客运三轮车99辆,更换461辆,有效改善人力客运三轮车车容车貌、行车安全和营运秩序。依法处置更换人力客运三轮车,组织协调监察、财政、招投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市有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处置组,公开拍卖旧的人力客运三轮车560辆。组织机动三轮车现场执法工作,上半年共查扣各类整治三轮车64辆。
  下一步,市执法局局将继续实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机动三轮车违法营运和人力三轮车加装电瓶行为,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并健全人力三轮车从业人员档案,明确规范、强化监督,确保日常管理的常态化。同时,也将积极探索人力三轮车行业管理模式,促进运营市场规范化。
  “双清”成效初显
  “双清”即“清源头”,市执法局推出“双警”合一联勤模式,对路面涂划、张贴人员进行控制;并同相关部门,提升对制假贩假窝点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清表面”,继续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对清理公司的检查考核力度,促进市场化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牛皮癣”清除工作,每周对中心城区62条道路“牛皮癣”清除外包工作,实施督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基本上做到了当天涂写,当天清除。
  为及时做到“双清”,市执法局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为民”理念,把服务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塑造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法新形象,落实阳光政务面对面,打造“一人一社区”项目建设,与辖区内的社区建立了联系卡制度,为社区提供“城管菜单式”服务。通过执法宣传与服务“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开展了进社区清洁宣传栏、打扫社区道路、清除“牛皮癣”、进校园发放宣传资料、进企业提供执法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这类联动活动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为相关部门赢得了口碑。
  今年以来,市执法局共受理举报3456件,其中有效举报2633件,市长热线转办77件, 110转办811件,媒体来电30件,满意率98.09%,结案率98.67%。办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共34件,办结率100%。
  凝心聚力 和谐有为
  扎实推动“三改一拆”工作
  ——记吴兴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先进事迹
  今年来,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行动。一时间,拆违行动在浙江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吴兴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在织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市、区“三改一拆”精神,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将拆除违章建筑作为“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的中心环节来抓,乘势而上,强力推进,坚持在完成拆违任务上比进度、论力度、见成效,织里镇拆违工作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6月23日,织里镇共拆除违法建筑233468平方米,已完成总任务的221.3%,成效较为明显。
  机制,激发干劲
  拆违不同于拆迁。况且织里违法建筑多处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形成极其复杂,特别是社区、大河村、轧村等地。如果说日常的市容管理攻坚夺隘是一次次战斗的话,那么,织里镇的拆违工程就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攻坚战役”。
  织里分局依托原有网格化管理网络,将管理、执法两方资源按属地管理合理配比,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综合管理体系。同时健全领导机制,迅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依托区行政执法资源,坚持“门前统包”原则,在明确年度拆违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将工作细排到月,细排到户,统计到日,真正做到“不漏一地、不漏一企、不漏一村、不漏一户”。
  吴兴区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全面贯彻落实织里镇党委、政府关于“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三改一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分局上下迅速投入到工作中,随即确立了“违必拆、坚决拆、拆彻底”的原则,一手抓违法建筑的拆除,一手抓新增建筑的管控,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三改一拆”行动为契机,不断推进织里镇的小城市化建设。在工作部署上,该局采取了“统一组织领导、部门配合联动、依法依规拆除、扎实稳步推进”的方式来开展本次专项行动。通过拆、改、建,拆出了空间、改出了形象、建成了新貌、赢得了民心,为织里镇的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动力。
  破难,借势借力
  织里镇违法建筑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为争得最广泛的支持,吴兴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局长朱剑阳将精细化管理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镇政府“王金法广播”平台,对全镇范围进行全方位、广覆盖宣传,引导群民参与“三改一拆”行动。为提高拆违行动的效率,织里分局主动联合规划建设办、国土分局等部门,采取集中巡查与重点整治、平时监控与高峰严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立体型和全方位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织里分局先后组织160多次、 1900多人次参与的规模不一拆违行动,形成了较强的震慑力,有效遏制了违建势头,拆违工作稳步推进,拆违速度从1月份的5988平方米提高到6月份的105610平方米。
  作为分局负责人,朱剑阳率先领办项目、领衔破难,坚持一线指挥、一线解决问题,同时认真排定“三改一拆”重点难点,让群众当好考官,让分局同志个个有任务、人人吃压力、大家来比拼。在短短33天的时间里,拆除大河村违法建筑21631平方米;拆除镇区社区片违法建筑113434平方米,轧村片违法建筑9246平方米……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诠释他们正以全新的形象,奔波在大街小巷,战斗在“禁违拆违”主战场,坚守在城市管理第一线……
  感动,源于真情
  “城市管理看细节,拆除违章看公正”,这是执法队伍的共识,也是体现管理水平的标准。朱剑阳带领织里分局对照这一标准从没放松要求,从未停止进取的脚步,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根据拆违进度,朱剑阳创新实施“领导分管一条线、包干一个片、联系一个镇的“三个一”工作方式;健全分局领导——中队(科室)负责人——队员的三级责任体系;落实早晚班巡查制、每周督查制(局领导每周不定期督查)、每月情况通报制、快速反应处理机制;建立集管理、执法、服务为一体的管理新模式,真正做到逐层落实责任,逐级抓好落实,逐项执行到位。
  为了使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朱剑阳早出晚归,以饱满的精神和满腔的热忱四处奔波、积极协调,不断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为了使拆违工作稳步推进,朱剑阳的作息规律被打乱,他几乎每天都在现场指挥,身先士卒;为了使生活确实有困难的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朱剑阳主动放弃公休日、节假日等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率领队员“拉网式”走访住户……“作为基层一线的执法干部,就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一心为民、公平正道地解决各种难题。”寥寥数语,道出了一名基层执法者,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忘我为民的崇高情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