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美德清展新姿
人到哪去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切实做到“三权到户(人)、权随户(人)走”。去年4月底已在全省率先完成股改工作,全县160个村经济合作社共核实村集体总资产18.32亿元、净资产7.2亿元,其中经营性净资产2.47亿元,量化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1.98亿元,确定股东并发放股权证30.01万人。今年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林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对经营面积10亩以上、基础设施投入10万元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和30亩以上的林业经营主体的流转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截至目前共发证846本,土地(林地) 流转确权面积达87633.88亩。全县符合发证条件的宅基地确权发证率已达到100%。
率先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明确规定具有合法稳定住所人员、引进人才等7类人员的落户条件,并适当对城镇居民回迁农村落户条件进行限制,防止出现城镇居民为获取利益而回迁农村,进一步消除农村人口和新居民户口迁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对新居民实施居住证制度,按照在德清居住时间、固定住所等情况,分类发放居住证和临时居住证,同时按照不同类型提供分级分层次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覆盖。全面梳理以不同户口性质划分而区别实行的公共服务类型,共涉及13个部门33项政策,户口上的城乡差别已由年初的17项减为现在的7项。
扎实推进民生共享服务均等工作。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发展,不断深化与杭州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实现城乡各类学校设施设备标准,中小学人员编制,非义务教育学校(单位)、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三统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居全市第一位。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月以来,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补偿率由73.68%提高到75.86%,药品占比由46.45%降为45.12%。今年5月起,全县城乡图书借阅实现一体化。切实加强与杭州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同杭州医保卡通用、消费维权同城待遇、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开通国内首条跨区域公交线——K588,发行全省首张跨区域市民卡——“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
德清县首家“洋家乐”—裸心谷
配套支持政策中的亮点成效
——“中介超市”正式营业。德清商会大厦的社会中介服务中心已于5月1日正式营业,共有工程咨询、环评、能评、测绘等39类、 62家中介单位在“中心”设立服务窗口,此外还有91家中介机构采取了网上“挂牌入驻”。
——“百日审批”初显成效。自5月份“百日审批”正式实施以来,全县共有浙江顺得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德清县新德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江丽的塑粉科技有限公司、浙北麒麟蚁酒厂5个项目进入快速审批通道流程,其中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和德清县新德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个项目已完成全流程审批;有4个项目已进入政府投资项目县级部门审批60天的通道。
——“商事登记”顺利推进。制定《商事登记制度试点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办理公司787家,注册资本350326万元,对部分行业实施“先照后证”登记,共对网吧、娱乐场所等办理登记64家,同时10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德清模式”创新发展。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围绕五大平台十六个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框架基本形成,德清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建成并形成常态化,今年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形成意向和签约项目39项,成交金额6358万元,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和热线电话开通运行,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正在构建;省级科技与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今年争取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1342万元,位列全省各县区第一位,制定下发《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今年新安排种子资金1940万元,涉及企业31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企业种子贷、项目贷、成果贷等。
——“德清板块”连创佳绩。出台《鼓励企业赴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若干意见》及《德清县中介机构服务企业挂牌上市工作管理试行办法》,大力开展“131”工程,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德清板块”。目前已经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5家,完成市下达目标6家的83.3%,占全市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1家的一半。
新市古镇—小城市培育探索“多规合一”
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浙江德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换
县体育中心实现社保卡刷卡健身
东衡村村庄集聚
合理保障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
四大关切
钱
从哪来
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挥农村金融杠杆作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人
到哪去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率先开展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民生共享服务均等工作
配
套支持政策
支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土地要素保障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根据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的“城怎么建”、“地怎么管”、“钱从哪来”、“人到哪去”四大关切点,以实现城乡融合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我县城乡体制改革各领域工作。
城
怎么建
加速推进“多规合一”统筹推进“三中联动”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地
怎么管
城怎么建
加速推进“多规合一”。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发文明确德清县为“多规合一”试点县。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坚持“一盘棋”考虑、“一张图”集成、“一支笔”实施,以整合规划部门职能完善规划治理体系为保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推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同时将规划范畴拓展到交通、能源、水利、重大民生项目等领域;目前已编制完成《德清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工作近期将正式启动。
统筹推进“三中联动”。以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为增长极辐射带动,“一主一副、三大组团”的县域空间结构不断完善,“田园城市、精致小镇、美丽乡村、特色农房”科学摆布、互为支撑的城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优化完善“三区一湖”中心城市布局,提升小城市和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和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1-10月,武康镇、乾元镇、新市镇、钟管镇四个省级中心镇的33个市中心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8%。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有93个行政村启动了中心村集聚项目,集聚农房6943户,创建96个和美家园精品村和1个特色村,并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融杭重大交通项目,构建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四张网”。“清洁德清”、“畅通德清”、“智慧德清”加快建设,深入推进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和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工程,目前,全县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价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统一, 151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公交;探索垃圾处理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全面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管理机制;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实现乡镇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计划完成57个村的治理任务、农户受益率达到 50%以上,到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融杭交通有所突破,在城际公交、都市圈城际铁路等项目进行有益尝试。
地怎么管
合理保障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等宅基地制度,先后出台《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置意见(暂行)》等6个文件。目前已完成全县4459户“一户多宅” 100%拆除。积极推进农房担保权的抵押、担保、转让,今年新增农房抵押贷款563户,金额6575万元。进一步下放农村建房审批权限,强化农村建房指标管理,建立农村宅基地跨镇跨村异地置换、有偿退出、超标有偿使用和市场化流转等机制,探索宅基地换“地票”、“地息”的“留权不留地”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到县城和中心镇建房落户。武康镇灯塔村已实现向上柏村跨村集聚安置建新农户130户,新增耕地119亩,节余土地指标66.3亩,新市镇蔡界村到城东村雁渔荡新村跨村集聚项目安置点规划总户数186户。截至目前,全县异地集中置换宅基地1654户,其中跨村安置451户,集镇集中安置1203户。
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实行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项目引进质量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挂钩制度。以“亩产效益”为导向,实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根据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税收、单位电耗税收,对企业进行综合排名,分A(重点扶持类)、 B(提升发展类)、C(提质增效类)、D(整治提升类)、 E(腾笼换鸟类)五档,实行电价、水价、能耗、土地使用税、贷款利率、排污权等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提高亩均效益。 2013年,全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2.5%。
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试点工作方案》等2个文件政策已上报省国土厅,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首期拟在莫干山镇、三合乡选择业主积极性高,地块四至分明、权属清楚,规划明确的5个区块进行先行先试,争取年底前形成制度性成果。
钱从哪来
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双向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林地)流转交易。成立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制定出台《德清县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政策19项,建立县级中心、乡(镇)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网络。稳步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开展工商登记,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规范股权分配模式和土地(林地)流转入股方式。目前,农业经营面积50亩以上、林业30亩以上的流转经营权证100%发放。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75.2%,农村土地流转平均价格达到1000元每亩每年,最高为2000元每亩每年。鼓励农户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发展合作农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相互参股,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到今年底,全县规划11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建成155个,总面积达7.88万亩;目前已成功创建现代农业园区32个;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市级29家;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1家。
发挥农村金融杠杆作用。以省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将财政性存款分配与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信贷融资占比相挂钩,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农民致富。稳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共推出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等十大类新型支农特色金融产品,“三权”抵押贷款已累计发放873户农户超过2亿元。 1-10月,发放涉林贷款余额556户1.5亿元,“道德银行”贷款余额3448户24.68亿元。县农商行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54户35907万元,农户信用贷款余额8037户38110万元,县农业发展担保有限公司为全县320多家涉农企业和2000多户农户,累计提供贷款和承兑业务担保13.5亿元。挂牌成立全省首批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金规模全省最大,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双双突破五千万元。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开展以来,研究出台《德清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德清县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流转农村居民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制度暂行办法》、《德清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实施办法》等5个文件。目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有效接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全县并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由94.2%提高到95.3%,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15元。整合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水平较原新农合提高了5-8个百分点;全面取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差别,由城镇居民每人每月425元、农村居民320元调整为统一的每人每月540元。今年10月起,已参加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正常缴费、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在3000元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可以刷社保卡在县体育中心进行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