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微动力 传递正能量
——市政协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人民政协的活力在于委员。近年来,市政协大胆创新、搭建平台、加强引导、健全机制,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方面亮出“组合拳”,让委员“动”起来,履职“活”起来,激活了一个个“微动力”,聚合传递了政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正能量。
加强引导帮助委员知情明政
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参谋部”和“智囊团”作用,既要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履职能力,又必须及时掌握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过去,不少委员平时忙于本职工作,又受岗位限制对市情了解不深。市政协对此十分重视,在每年全会召开前,主席会议专题研究提案征集目录,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分析,集思广益,逐条研究,确定提案重点参考选题,极大地增强了提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有了这份“指南”,广大委员会前深入调研,撰写提案,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据提案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提案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还通过举办知情明政会、组织委员参加政协视察调研等,帮助委员在履行参政议政时胸有成竹。
搭建平台创造委员议政条件
人民政协是个大舞台,如何让委员唱好主角、舞出风姿,使委员“动”起来,履职“活”起来?
“搭好平台最重要。”王海委员对此感触很深。去年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作为环保工作岗位上的专家,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路网布局,强化城市管理,切实缓解城市行车难的建议》,被列为“59号”重点提案。 2013年11月22日,市政府召开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汇报会,对这个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市长亲自领办提案。如今,他的建议已经变成现实,橙色的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湖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与王海委员一样深有体会的,有来自25个界别的43名市政协委员以及7名县(区)政协委员,他们分别参加了与市委书记、市长的两场“面对面”协商会,为我市发展大计做了回“高参”。这一年,常委会通过创新政协例会、举行面对面议政、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委派民主监督小组等,为委员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强化服务完善委员工作机制
挖掘委员潜在动力,凝聚委员智慧力量,一直是我市政协积极探索推进的课题。七届市政协专门成立了委员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委员的服务和管理,委员们都感觉履职更顺畅了。
一个名叫“七届市政协委员”的QQ群,成为我市政协委员们联络感情、讨论时政的“擂台”,群友们乐此不疲。春节前夕,每位委员还收到了一张“成绩单”,上面详细纪录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及其得分,让收件人开颜一笑:“当委员也得挣工分了,这叫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政协湖州市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委员履职考评的办法》实施第一年的成果。
2013年,政协委员的“娘家人”忙碌了一年,一方面加强了与界别的联系指导,支持各界别参政议政、履职尽责,一方面完善委员履职数据库平台,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登记考核,同时通过评选履职积极分子、开展走访约谈委员、举办委员迎新春联欢会等,增强委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今,这些努力都有了可喜的收获。市政协的不少履职成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有的已经通过党政决策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