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5湖州两会专题报道  >  滚动播报
南浔:再现一个水晶晶
发布时间:2015-02-09 08:50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编者按:南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著名作家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描绘自己的故乡南浔,传为佳话。区内水系属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运河水系,主要承泄平原本地涝水和苕溪东泄洪水入湖、入浦,水资源相对量并不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723立方米,每遇稍旱年份需引苕溪、太湖水源补充,水质型缺水仍时常发生。
  南浔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对南浔来说,把治水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为坚决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重现“水晶晶的南浔”,南浔区计划3年投入100亿资金,围绕“一个确保、三个消灭、五个提升”的目标,以治污水为突破口,扎实开展“三找三整三优”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工业治水、农业治水、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保供水抓节水、防洪防涝治理“五大行动”,突出抓好12项重点工作,切实打造“一区一镇一村”、“二河二路二园”治水新亮点。
  数据显示,南浔区境内河道总条数为2248条,占全市总条数的30.5%;市级河长制河道为6条,占全市总条数的66.7%。 2014年,南浔区脚踏实地,亮底亮剑,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整治“三河” 390条、269公里;整治“四大行业” 59家,“低小散”企业1029家;拆除违章生猪养殖场98.7万平方米,温室龟鳖养殖场33.5万平方米;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75.6公里,污水管网98.02公里;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2.19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动真格“五水共治”出成效
  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去年伊始,南浔区召开了2000余人参加的“五水共治”誓师大会,专门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工业治水、农业农村污水治理、供水排水、综合执法、舆论宣传、检查督查等6个推进组,统筹协调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开展。
  同时,制定《南浔区2014年“五水共治”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工业治水、农业治水、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等五大专项行动。同时,把12项重点工作42项重点工程制成图表上墙,按月排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去年,南浔区开展“三找三整三优”专项行动,对辖区内“三河”进行地毯式排查,大力整治“三河”,整治黑烟囱,整治垃圾。结合“重振南浔辉煌”大讨论大实践活动,通过“千名机关干部进百村、清千河、入万家”,对221个村、 22个社区的2248条河道进行“大扫除”。并制定“一河一策”,通过河道疏浚、清淤、截污纳管、清理漂浮物等方式改善水质。
  为进一步推进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截至目前,善琏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双林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已完工,菱湖镇和石淙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已全面施工。此外,还专门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南浔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区域规划》,在全省率先编制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县域技术规程,为面上推进提供了技术指导,该规程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现场会上印发,并得到省委副书记王辉忠肯定。出台了《南浔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深化“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运行模式,农村垃圾做到日清日运,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区、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保障,实现全区221个行政村的全覆盖。
  造氛围 全民合力齐治水
  “五水共治”如何做好“共”治文章,唱好大合唱,唱出最强音?去年,南浔古镇污水管网工程等7个管网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资金2400万元,占全市的92.3%,全省的33%,创历年新高。积极动员广大机关干部和企业家为“五水共治”捐款,捐款额达2796.88万元。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已有83家企业和70个行政村结对。将每月10日定为全区“环境集中整治日”,发动三级“河长”积极履职,区镇各级联动治水,目前已开展集中整治活动9次。主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南浔区还将“五水共治”与生态区建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黑烟囱整治等紧密结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打好与治水相关的治脏、治乱、治气组合拳、连环招,努力重现碧水蓝天。截至目前,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现场考核验收,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四边三化”完成道路绿化51.2公里、河道绿化81.8公里。通过通力协作、互为促进,有效促进了“五水共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去年以来,南浔区完成“四大行业”整治59家,关停“低小散”企业1029家;造纸行业全面关停,同时全面完成制革行业区级整体验收, 30多家印染企业全部完成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中水回用率达到40%至60%;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循环经济项目32个,南浔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首批8家、全市唯一的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南浔废旧木材回收与综合利用基地顺利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国家评审。为把好农业污染源头,南浔区大力推进生猪和温室龟鳖“双控双减”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章生猪养殖场98.7万平方米、温室龟鳖养殖场33.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397.76%和161.28%;对列入整治提升的21家生猪养殖场,严格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沼化处理、循环利用”的要求,完成整治任务。
  抓长效 岸上岸下出新招
  中小河流治理、圩区整治、小型农田水利等8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投资1亿元;所有示范生态河道均已全面开工,增殖放养鱼苗1500万尾;加快推进城市内涝点建设;探索工业节水,启动石淙污水处理厂、金騄印染等采用中水回用新技术项目建设……为全面提升防洪防涝能力,南浔区综合运用圩区标准化建设、清淤疏浚、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眼下,已完成固定式喷微灌面积0.29万亩,疏通城区雨水管网10公里,城区16个内涝点已全部完成,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42.3公里。
  为强化“五水共治”的执行力,南浔区专门实行“日通报、周公示、月排名”和月度现场推进会制度。每天通过短信平台通报治水重点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每周公示各镇(开发区)“五水共治”工作进度,每月以现场推进会形式以点带面,倒逼各镇(开发区)争先进位、奋力赶超。
  同时,每月排查十大污染源及其他相关问题。对外,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联合桐乡建立全省首个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形成联动一体化、联防责任化、联治高效化、联商常态化的跨区域治水模式,该做法得到省领导王建满、黄旭明的批示肯定。对内,首次实行跨镇(开发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选取36个河流交接断面和11个镇区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通过监测数据的变化反映各镇(开发区)治水实效。
  借新的环保法出台之机,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处置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去年以来,依法宣判了全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0起,作出处罚决定40件,责令停产整治企业10家,侦办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起,对环境污染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排污企业排查整治,成立由区领导带班的10个工作组,到乡镇开展排污企业排查整治,共查出工业污染企业16家,均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整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