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报道 | > 2015湖州两会专题报道 | > 滚动播报 |
编者按:清代学者阮元的诗作中写到,“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水对于吴兴而言,不仅展示着惊人的美丽,还流淌着历史,承载着文化,浸渍着百姓生活最为平常的情趣。因此,守护秀美水景、打造江南水乡是近年来吴兴区努力的方向。
2014年,吴兴区按照省市“五水共治”的总体部署,坚持“治污先行”,全面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各项工作。“五水共治”作为优环境、促转型、惠民生的有力抓手,得以扎实推进。
治污水,吴兴区重点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铁腕整治黑臭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防洪水,吴兴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形成沿江防洪闭合圈;排涝水,吴兴区重点建设应急排涝工程……
2014年,吴兴区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现场验收,获得了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国先进县区,并代表浙江省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会议上作先进经验交流。吴兴人爱水护水的美好情怀,将伴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深化推进,激荡起江南水乡更美好的明天。
明确责任 重抓治水
吴兴区以河长制为重点,层层落实治水责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河长制”管理网络,以三级“河长制”为核心,实施“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治”,对全区1492条河流进行全覆盖综合整治,竖立“河长制”治水标识牌,公示管理信息和监督电话,以责任透明化、公开化的方式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其中吴兴区四套班子担任30条重要河道、 30条问题最突出的“三河”的河长,实行“双河”包干,每2个月汇报交流整治进展,以视频、前后照片对比等直观形式展示,加强区领导带头比拼。
实行“百名局长包干”,全区213名科级干部下沉一线,作为联系村“环保局长”,牵头负责联系村河道治理工作,要求亲自调查摸底,牵头做好“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并定期协调、组团服务、助推治水。开展最美、较差河道评比,每月评出最美河道、较差河道各5条,在行政中心大厅公示,乡镇联系领导、驻村局长、村书记、村主任一并公示。
科学规划 远谋治水
吴兴区面对该区影响水环境的重点问题,专门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浙大水环境研究院等资质单位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全区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规划,并按轻重缓急分别排出了三年推进计划和实施项目清单,共排定“五水共治”项目257项,总投资约88亿元,其中治污水149项、防洪水60项、排涝水15项、保供水15项、抓节水18项,2014年实施251项,完成投入24.42亿元。
为确保各治水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吴兴区高度重视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招标以及征地拆迁等各项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精心勘察设计,全面落实公开招投标,全力以赴破解土地、资金、征迁等可能影响项目推进的各类制约因素。去年实施的治水重点项目,没有一个因前期不到位而开工后暂停施工的,这对于保证质量、节省投资都有积极作用。把工程质量摆在第一位,要求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一丝不苟抓质量、万无一失保安全”的思路,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落实职能部门,加强质量监管和抽查指导。特别是对涉及千家万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规划设计、建材采购、施工招标、施工监理、签证验收等层层把关,并邀请村民代表直接参与质量监督,较好地保障了工程质量。
落实保障 力保治水
为全力保障“五水共治”整治攻坚,确保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吴兴区制定了河道清淤、畜禽养殖整治拆除、龟鳖养殖棚拆除、山塘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大行业整治等专项补助政策,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去年,吴兴区补助共计1.5亿元左右,其中四大行业整治补助2036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8500万元、河道清淤补助1200万元、河道长效保洁422万元、龟鳖养殖拆除4400万元。同时,该区专门组建了金融保障组和资金监管组,通过积极对接金融部门,创新金融合作方式,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有力保障了治水工作。据了解,去年该区共落实“五水共治”项目建设专项贷款3.46亿元,并对畜禽养殖、龟鳖养殖控贷减贷1500万元。
为保障“五水共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吴兴区建立区级领导、驻村局长、乡镇干部、行政村主职干部、自然村保洁员的五层治水综合考核体系。同时,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建立环保、公安、检察院等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做到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2014年开展了多次专项行动,已对45家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罚款130万元;刑事立案3起,其中1人已被治安拘留, 2起待法院审判。
创新办法 强推治水
为切实打好治水攻坚战,全力攻克治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吴兴区实行“十大难点”领办攻坚和“打虎拔钉”行动,已实施两批14个难点问题和16个“打虎拔钉”项目,分别由7名区领导牵头领办攻坚。目前12个难点项目已基本解决, 8个难点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他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特别是东林龟鳖整治集中攻坚、戴山集镇综合整治、道场废品收购点集中整治等成效显著。
同时,吴兴区建立了“一有问题立即发现,一经发现立即整改”的“即知即改”机制,以网格化、全覆盖的巡查方式,实行专人每天巡查,乡镇驻村干部每周抽查,驻村局长每月检查,发现问题,落实专人限时整改到位,整改后进行实地复查,事后跟踪,确保问题不出现反复。吴兴区还按照“结合三改一拆治、结合产业转型治、结合生态创建治、结合水利建设治”的“四个治”思路,专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了西部无矿山机组、东林龟鳖养殖棚等的拆除,努力从根源上减少生产生活污染;全面启动了小印花、小砂洗整治取缔,以沿河企业为重点,加快区域内落后企业淘汰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力配合实施太嘉河、环湖河道和苕溪清水入湖三大工程,重点打造太湖溇港生态整治。目前各项整治进展顺利、成效初显。
站在2015年门槛上,吴兴治水已有了明确方向。全区已排定实施百个治水重点项目,完成投入20亿元以上,推进畜禽养殖场整治、 318国道沿线环境整治等“十大难点”攻坚项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20个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工程,确保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新增纳管农户6353户。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计划关停整治畜禽养殖场165家,全年拆除龟鳖养殖大棚1250个,共65万平方米,拆解住家船110条以上。深入开展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完成2家化工企业、 1家制革企业验收、 1家印染企业搬迁入园,行业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东部新城、织里小城市、高新区及各乡镇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纳管水平。计划新建污水管网50.7公里,全面完成原八里店工业园区的雨水、供水、污水管网整治工程。
推进区域化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织里童装产业整顿治理,砂洗城1期17万平方米在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关停、整治或搬迁织里小印花小砂洗企业580家。织里集镇南横塘区域段改造治理全面启动,完成高标准生态堤岸建设430米。加快西山漾湿地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周边河漾的清淤疏浚,全面建成湿地景观公园、生态绿廊、水利公园等项目,全面展示湿地公园形象,
实施河道清淤120公里,建设生态护岸10公里,基本建成西山、诸墓圩区整治工程,七里亭水闸更新改造工程初见形象。完成山塘综合整治8座,建设标准化机埠40座,加快实施东林镇水稻田低压管道灌溉示范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