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昨天,民革浙江省委会、民革湖州市委会有关人员以及杭州“我们爱老兵公益网”志愿者等20多人,来到长兴县泗安镇王家弄80号慰问96岁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张志正,并详细了解张老的抗战经历和现状等。
张志正(又名张志铮),1920年12月出生于长兴县泗安镇。 1937年,18岁的他还在小镇读着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了由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79军76师456团(后改为228团,属旅编制)。随军转战于苏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桂南会战和进攻宜昌等激战,亲历了正面战场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
尽管张志正已是96岁高龄,但他对70多年前的战斗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南昌会战中,76师奉命负责守备修水防线,日军燃放毒气弹进攻,使王凌云师长为首的76师将士大多中招。张志正也未能幸免,至今仍丧失嗅觉。
后来,张志正被调入杜聿明麾下的昆明伞兵团任排长。 1944年,随伞兵团简立副团长一起,参加了中国驻印军,被编入重兵辎汽一团一营二连二排,于6月在昆明南郊的巫家坝机场登上C-47运输机,经“驼峰航线”来到了印度蓝姆伽训练,期间,学习驾驶汽车。
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加入中国驻印军的青年,大多是云贵川等地投笔从戎的大学生。张志正作为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常带着新兵进行军事训练。高个子“大块头”张志正,有幸认识了来自云南的“小块头”杨毓骧。有一次,“大块头”和“小块头”运送物资到加尔各答,因为太疲劳,张志正在开车时打起瞌睡来,幸亏杨毓骧赶紧叫醒了他,避免了事故。两人在抗战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志正、杨毓骧和他们所在的部队在印缅之间的战略通道上,一次次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士兵送去弹药和补给。不久,驻印军将士在野人山第一关“鬼门关”,击毙日军精锐18师团114联队110余人,俘敌8名,首战告捷。
日军投降后,已是国民党党员的张志正回到南京待命,于1946年复员回家。
目前,张老的军装、证明等所有与抗战相关的资料都没有了,仅存两张珍贵的抗战时期照片,还是2013年10月20日,张志正在阔别大半个世纪后,专程去云南看望战友杨毓骧时翻拍打印出来的。
现在,张志正一家四代同堂,一共35人,其中3个儿子,2个女儿,子孙孝顺,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相关链接:
据杭州“我们爱老兵公益网”执行理事长吴缘介绍,从2010年开始到目前为止,遍布全省的100多名志愿者通过多种途径,终于在全省找到750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88岁,平均年龄94岁。他们已向在册所有国民党抗战老兵赠送财物近1000万元,其中600多万元现金。这些财物是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湖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