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水稻单位产量稳中有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然而,粮食自给能力仍然偏低。针对这一现状,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杨逸文将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我市粮食功能区建设工程的建议》。
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杨逸文对于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总是特别关注。“粮食类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主体的生产性设施用地,已成为制约我市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杨逸文告诉记者,在基层,由于设施用地制约,部分粮食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项目建设无法按期完成,导致局部区域粮食烘干难、收购难时有发生,粮食生产建设的示范效应和促进农民增收效应也大打折扣。
做好粮食功能区建设,一定要创新为农服务思路。杨逸文建议,要及时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需要的粮油品种,加强对种粮补贴的管控,对国家出台的良种补贴、综合农资补贴等加以整合,让补贴用在刀刃上;要加强对种粮成本的管控,加大对粮食功能区内种植单位的补贴力度,建立化肥淡储旺销的调节机制,从源头稳定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要完善价格支持和弹性补贴机制,合理安排“订单”粮食收购规模,满足粮农投售需求,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多收;要完善粮食加工体系建设,延伸完善粮食生产产业链,打响生态湖州优质大米品牌,提高粮食附加值。
杨逸文还围绕继续落实惠农政策、强化粮食产业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多条具有可行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