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花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6年两会  >  两会花絮
“两化”融合驱动湖州制造“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16-01-31 10:40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这些无疑是今年市两会上的几个高频词汇。


  近年来,举国上下力推“两化”融合。在湖州,“两化”融合引领湖州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迈得稳健:我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871、“两化”融合指数为66.68,双双位居全省第五位;“浙江织里产业带”成为全国首家入驻阿里巴巴的产业带;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规模的地理信息产业园……
  “十三五”时期,以“两化”融合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调整升级,更是一个重课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四换三名”、“两化”深度融合,提升“湖州制造”水平。
  如何走好“两化”深度融合之路,实现湖州制造“弯道超车”?民革湖州市委员会向市两会提交提案,建议以“两化”融合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湖州制造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更深度的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如何抢抓机遇,通过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升级,对湖州来说至关重要。”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委员周少翌说。
  尽管我市“两化”融合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委员们在进行专题调研时也发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还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融合程度较低,总体水平不高。根据《2014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结果显示,我市“两化”融合指数、基础环境指数、工业应用指数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此外,企业家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对‘两化’融合的不甚了解也局限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周少翌说,与企业家的交流发现,很多企业把信息化作为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来对待,没有意识到“两化”融合是一个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动态过程。还有不少中小微企业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无纸化办公、考勤等层次。
  针对这一情况,《以“两化”融合强化供给侧创新助力湖州制造提升》提案建议,改善基础环境,为“两化”融合提供保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家认识水平。
  从目前来看,我市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还相对较低, ERP、MES、PLM、 SCM等专业化软件普及率较低,采购、销售环节的电子商务普及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份提案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两化”融合方面的投入,对使用ERP、MES、 PLM、 SCM等专业化软件及实施“两化”融合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硬件、软件补助,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的积极性。
  “‘两化’融合推进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服务机构,没有形成多方联动的机制。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委员们建议,通过鼓励大型企业自建和引进第三方等方式,积极发展专业服务,作为“两化”融合的“黏合剂”,推动制造业转型,夯实“两化”融合基础。
  《以“两化”融合强化供给侧创新助力湖州制造提升》提案还建议,要抓住生产设备的联网改造、生产和管理的协同、采购、销售环节的电子商务应用以及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等重点环节,统筹推进“两化”融合。
  周少翌说,从“湖州制造”迈向“湖州智造”面临一场硬仗。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点和问题,特别是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新情况和老问题交织,工业化“补课”和智能化“赶超”并存,“两化”融合依然任重道远,政府和企业更需携手共同推进。(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