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 争朝夕 当标尖
新春的笑意仍在脸庞,我们又将迎来五年一次的盛会。本月下旬,湖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即将开幕。
五年励精图治,满目春华秋实。湖州这座城。在过去五年间,在这数千个日夜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大管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望,这变化并不宏大却异常深刻。一条条大街小巷显得熟悉而陌生,它们曾经因为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而“蒙尘”。去年2月,中心城区示范街巷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12条城市主干道和11条背街小巷作为首批创建对象,正式拉开文明创建的帷幕。短短年余,各类市容环境、市政设施、交通秩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街小巷早已旧貌换新颜;
曾经,工程运输车所到之处卷起漫天飞尘,给城市环境带来恶劣影响。随着工程车“三化”行动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所有工程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100%。科技化管理手段的使用,让工程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监管盲点,冒尖超载、撒漏污染等现象被有效遏制,此举对保护大气环境和市政设施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餐饮业遍地开花,油烟扰民纠纷四起,五年来,餐饮油烟治理重拳出击。至今,全市现有有证餐饮企业油烟净化器基本全覆盖,并实现定期清洗。随着各区县中心城市有证餐饮档案建立不断完善,巡查机制不断健全,全市餐饮企业油烟净化器的安装率和清洗率也在逐年提升,为城市换来一片清丽容颜;
林立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户外广告既影响美观,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经过五年户外广告规范治理,共拆除各类户外广告设施1644处,拆除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夜间烧烤摊遍地开花,对环境造成不小的污染,五年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夜间露天烧烤、夜排档摊点的执法力度始终如一,五年来开展夜间联合执法共计156次,有效防治露天烧烤、夜排档现象反弹;
随处粘贴的“牛皮癣”大大影响了市容市貌,五年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开展“牛皮癣”管控工作,引入社会化管控机制,加大巡查督导力度,定期对“牛皮癣”张贴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查处违规张贴行为,还城市美好形象;作为“三改一拆”基层先锋队,近年来,该部门围绕“严控源头、严查现行、严拆违章”的要求,通过加强巡查、部门联动、迅速处置、说理执法、保障拆迁等手段,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时段的巡查和管控力度,大量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五年前,城市管理全靠人力,手段粗放,如今,由路面信息采集、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构成的立体化智慧监管网络初步形成,累计发现各类问题27万余起,并配备处置单位“处置通”,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实时在线派遣、限时解决问题,案件结案率由运行初的24.347%提升至去年的94.82%;五年来,城市管理中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一系列“实施办法”“细化标准”等出台,杜绝了“人情执法”,依法行政向前一大步。
……
五年来,城市管理所取得的每一点变化、每一分成绩、每一条经验,都在矛盾与误解之间争取,困难与克服之间探索,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奋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去年下半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以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主体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成立,更多城市管理职能正在一一划转,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责任的强化。
五年回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迈过的每一步足迹都清晰可见,踏实稳健;五年展望,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五大理念引领赶超发展”战略谋篇布局,上下求索。
打开新局,只争朝夕,勇当标尖。当时光的年轮再次划过五年,我们终将遇见更加美丽的城市、更加可爱的城市守护人。
执法规范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制定完善首问首接负责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等执法重点环节的工作规范;制定处置常见应急要情操作程序、舆情引导操作程序等,规范强化基层单位执法应急管理。
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开展执法实战培训,组织全系统执法人员大轮训,以“菜单式选训、课时制参训、学分制考训、实战式调训”为主要形式,提高执法人员执法办案综合水平建立以全程监控为核心的执法管理系统,实现各种信息的综合关联应用,做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动态、实时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效能。
深化“网格化”工作机制
未来五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机制网格化。落实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服务责任,整合街道、社区、物业管理等各界城市管理力量,健全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强化街道、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机制。
在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过程中,还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执法中心,健全基层执法体系,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和执法力量分散薄弱等问题;组织推进好小城镇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努力通过专项综合治理,健全配套长效管理机制,使我市小城镇更有活力、更加靓丽。
管理与执法力量迈向专业化
未来五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力量专业化。引进市场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专业服务,尤其是在“牛皮癣”治理、“智慧城管”信息采集等方面,准确把握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探索解决执法力量不足、公共服务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逐渐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
在专业化进程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完善科学合理的执法力量调配制度和市容差级管控标准;巩固“示范街巷”创建成果,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街路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对街路覆盖区域的“五乱”现象等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加强整治;加大对市容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城市绿化和市政公用等方面的执法力度,促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五年目标展望:
发展的号角正在吹响,前行的目标已经明确,手腕上的袖子早就撸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围绕以下目标奋战五年,再创佳绩。
建立完善执法新体系
未来五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积极推进城市治理法治化,实现科学立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创新管理办法,推行“非现场执法”等柔性执法模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和疏导并重,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联合执法协调指挥等工作机制;推进市县综合执法向乡镇延伸,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
管理水平向“精细化”转变
未来五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水平精细化。按照“市政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清洁,绿化整齐美观,市容环境整洁,广告设置规范”的标准开展市容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完善执法力量调配制度和市容差级管控标准;落实“门前三包”和“路长负责制”,以集中整治的方式解决难题,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变。
在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向“精细化”转变的过程中,将不断优化细化管理标准,健全完善管理手段,优化执法流程。进一步强化执行落实、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形成共管、共治、共享的格局。
加快智慧城管建设
未来五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积极
推进城市管理手段智慧化。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构建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建立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协同应用机制,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要素数据的整合与运用。到2017年底,全市县区建立智慧城管中心,到2020年,智慧城管实现建制镇以上全覆盖,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升级智慧城管信息系统过程中,将进一步构建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建设融合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视频监控、城市车辆、基础地理等信息数据的城市管理信息数据中心,实现城市管理信息数据的智能预警与分析,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