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逐梦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第八次党代会  >  五年逐梦
市商务局五年回眸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7-02-27 10:05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改革创新添活力乘风踏浪再扬帆

——市商务局五年回眸及展望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岁月峥嵘。回眸五年,全市商务系统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部署,在降成本、补短板、强基础、提效率上狠下功夫,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靠创新的举措优化发展环境。
  商贸电商

  华丽蝶变新气象
     过去的五年,新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商贸的革新与发展。我市商贸工作紧密结合“互联网+”“生态+”“金融+”等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城市共同配送、现代特色商贸镇、智慧商圈、公益性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融资租赁、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国际采购中心、家政服务等业态试点工作,加快我市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城市配送效率大幅提升,全市已设立末端城市共同配送网点628个,配送产品涉及生鲜农产品、医药、家电、城市快速消费品四大领域,试点商贸流通企业集中配送率超过90%,试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网点数增加20%以上。积极培育扶持我市家政服务企业,成功打造了高质量的96345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织里童装、南浔建材两家市场被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百家百亿市场,浙江老娘舅餐饮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选“十二五”商贸百强企业,德清余英坊特色商业街、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太湖湖鲜商业特色街3条商业街区获评省特色商业示范街。培育新增老娘舅餐饮、织里商城等8家省重点流通企业,新创建浙北大厦、星火百货等29家省商贸流通行业诚信示范企业。 2012年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3%,消费市场整体繁荣有序。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8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列全省第2。
     市场的转型加快了电商换市的步伐。积极抢抓电商发展机遇,大力推动电商“四进工程”, 2015年以来共推动1335家规上工业企业、 23个专业市场实现电商应用。加快推进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累计建成“E邮柜”超400个。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安吉上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入围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安吉绿色家居产业、吴兴纺织服装(童装)产业已进入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不断深化农村电商发展,全市已培育各类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超6000家,全力打造“一乡一品”,已培育2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 13个淘宝村和30个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
     同时加快电商服务业发展,我市共有湖州师院等16家培训机构、浙江艾易
  科技等27家实践基地入选省厅名录。去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08.16亿元,同比增长37.8%,增速列全省第6。
  外贸服贸
  转型升级逆势扬
     近年来,在全球贸易进入低谷的情况下,我市对外贸易发展逆势而上,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见好的良好态势。随着外贸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积极落实外贸稳增长举措,大力实施“百展千位”行动计划,参展企业和获展位数创新高。 2012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5.2%,克服国际需求不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015年,我市外贸进出口首破百亿美元大关,机电产品成功超越传统纺织原料及制品业,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行业,外贸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实体产业外向度不断提升,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5.4%左右,去年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1.1个百分点。全面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创新织里童装“旅游购物”贸易方式改革,积极推广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宁兴云、中非经贸港)等应用,大力支持我市小微企业出口。“互联网+”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贸易也因适应而变革创新。近年来,我市以“创新发展、扩量提质”为主线,从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和做强特色三个角度发力,全市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2012至 2016年,全市共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1.87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了54.8%,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38亿美元,增幅39.1%。在发展物流、建筑等传统领域服务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服务外包等高附加值新兴领域。长兴百叶龙作为湖州市首家文化出口企业,境外商演的范围拓展至瑞士、英国等多个国家。积极推动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与选拔,连续四年举办了湖州市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成立了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联盟,牵头举办了第五届省服务外包创新大赛、服务外包人才招聘对接会和首届全省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研讨会等大型活动。
  外资外经
  增强发展新动能
     面对经济新常态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我市商务部门在外资招引方式上不断创新。强化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组织开展重点产业招商,不断优化和提高利用外资方式和水平。 2012至 2016年,全市共完成合同外资87.39亿美元,实到外资50.12亿美元,累计引进外资“大好高”项目174个,一、二、三产业引资结构由2012年的3.5:62.9:33.6优化为8.4:44.3:47.3。鼓励发展“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境外上市”等类金融业外商投资,不断拓宽外资引进新渠道,老恒和、长安仁恒等在境外成功上市。积极招引优质外资项目,先后引进德国大众、华润总公司、 IBM、微软IT学院、沃尔玛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努力拓宽投资领域,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涌现。平台建设在这五年内稳步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了区县全覆盖,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名列前茅;中德(长兴)、中美(湖州开发区)、中韩(吴兴)等一批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正成为新一轮我市抢占合作先机的有效抓手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对内强筋壮骨,做好项目招引,对外坚定地“走出去”。近年来,我市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深入,受德清美都能源等大项目带动, 2012至2016年,累计境外中方投资额21.57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1.54亿美元。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累计对“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地区投资1.9亿美元,其中中材重机塔吉克斯坦水泥生产线项目和金绫家居柬埔寨家具生产线项目被列为我省“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设重点项目。企业全球布局意识不断增强,鼎力机械、诺力机械、森赫电梯、爱侣健康、久立特材等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中山化工、永裕竹业等一批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去”建立国际营销网点,累计新设境外营销网络项目139个,累计实现境外带动出口额25亿美元。
  商务保障
  夯实基础促发展
     食为民之本。自2001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 2014年市本级首次实施了省级储备小麦订单收购。当年实际收购1862吨,为农户增收111.72万元。近几年来,已逐步完善订单粮食政策。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粮新增规模及分时段落实要求,我市地方储备粮总规模从2014年初的9.1万吨增加到去年末的19.24万吨,新增10.14万吨,增幅达111.4%。规模扩大后,仓储设施建设推进也提速, 2014年以来,全市启动粮食仓储设施新建项目2个,维修改造提升项目6个,军供网点改造项目1个,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储备粮库存19.50万吨、储备仓容达到20.51万吨。基础设施搭建好了,质量监测这关不能松懈。去年11月正式在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增挂湖州市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中心,为粮油产品质量、质量安全、原粮品质和原粮卫生、军供粮油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以及产品质量检验仲裁和鉴定、委托检验、粮油产品质量技术指导和咨询、粮油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
     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流通环节和设施,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生猪活体3.8万头(市本级2.8万头)、冻猪肉140吨储备任务,努力保障菜、肉、禽、蛋等“菜篮子”主要产品供求平衡、价格平稳,更好地满足群众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我市商务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整体商务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2015年,原市贸粮局和原市外经贸局合并组建市商务局,掀开了湖州商务发展及内外贸融合的新篇章。机构改革至今,市商务局努力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外资审批备案制和特别清单管理制度,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全面实行“四张清单一张网”制度,按照标准化流程、优质化服务、高效化作业要求,规范高效做好审批办证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落实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推进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平安商务的基础。特别是去年,全市商务系统为杭州G20峰会和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全市商务工作将围绕“商务四个年”活动,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全力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展“商贸转型深化年”活动,坚持狠抓商贸流通“四新工程”,抓消费促进、转型升级、体系建设、项目推进,同时,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四大行动”。开展“市场拓展攻坚年”活动,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开展“国际投资促进年”活动,努力实现外资招引“四个突破”,全面落实走出去“三项工作”。开展“商务保障加强年”活动,全力完成粮食安全“四个强化”,抓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加强和改善商务发展环境,改善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着力打造一支商务铁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