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先。“菜篮子”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农贸市场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购物场所,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主渠道,直接关系到民生的改善。在这次市党代会上,党代表陈瑾提交了《关于重视本级农贸市场的整改、改造和管理工作的建议》,就建设、提升、发展农贸市场等课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自2011年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经过改造提升,全市农贸市场整体的设施、环境和服务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总体水平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要求,存在规划滞后、管理水平跟不上。“以吴兴区为例,目前投入使用的26个农贸市场中,其中国有独资6个,国有参股2个,村镇集体9个,私营9个。国有市场采取专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态势良好。村镇集体农贸市场、私营农贸市场,经营状况均不理想。”陈瑾介绍,市场主体的不同也导致了农贸市场发展上的参差不齐,市场设施陈旧、场内秩序混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等情况普遍存在,农贸市场主体管理缺位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建设、提升、发展农贸市场仍应引起各方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市场化发展一度促进了农贸市场的建设步伐,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农贸市场是承载社会福利、社会责任的公益性设施,政府应将农贸市场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系统工程来对待,通过政府计划调节,最终形成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公益化社会管理体系。”陈瑾建议,实行政府主导,重视现阶段在农贸市场保持调控力很有必要。
农贸市场经营属微利行业,是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所以应把农贸市场的培育发展作为一件实事、大事来抓。陈瑾还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市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农贸市场事前的网店规划、布局,将农贸市场的培育、发展、监管纳入对政府的考核,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并以行政合同规范市场,引导农贸市场公益化发展,并且创新管理机制,提倡农贸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化发展,尽可能地使政府和市场举办者、经营者、消费者实现多赢、共赢,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