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八里店镇陆旺港原本是一条断头河,河水浑浊。“你看,现在的水多清澈,也没有难闻气味。”昨天在河边,记者巧遇了村民沈阿财,他说,今年镇里从河面至河底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治理,最受益的就是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
今年以来,全市治水以剿灭劣V类水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夺鼎、提标、剿彻底、防反弹”这一年度总目标。目前,全市挂号问题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1至7月,我市水质状况为优,市控以上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为100%,相比上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清水畅流提高了群众对治水的获得感。
水岸同治才能标本兼治。今年以来,我市用好“截、清、治、修”四大法宝进行系统治水。围绕老城区、老集镇、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试点推进“零直排区”创建,已超额完成全年新建雨污水管网任务。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淤985万方,完成209公里河道综合治理。推进工、农业及农村污染治理,已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企业82家、淘汰和整治“脏乱差”“低小散”问题企业811家,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任务全面开工建设。实施生态配水与修复工程,全年打造各类生态河道708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
“治水的后续管理问题一直是各地探讨的热点难点。”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把机制建设作为巩固治水剿劣成效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治水百例”征集,以制度固化治水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河长制工作,明确在日常巡查中,市级河长不少于每月1次,县级河长不少于半月1次,乡级河长不少于每旬1次,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1次。此外,水环境治理还与河长“帽子”挂钩,失责者还将被问责。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制度,治水工作才得以扎实有效地推进。
据悉,为确保治水不反弹,我市全力构建常态化的督查机制,实行“包干驻点督”,市治水办专门组建3个督查组,分片包干、驻点督查。同时,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建立“预警提醒、挂号督办、通报问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每月形成督查报告,定期开展问题“回头看”,以高频次、常态化、强有力的督查倒逼各地加大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