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七旬老人自编方言集传承“湖州话”
发布时间:2018-01-16 13:40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今年70岁的湖城闻波社区居民沈虎荣最近成了社区里的忙人,社区居委会想请他在春节前给放假在家的孩子们讲讲“湖州话”,老人家为此认真地备起了课。
    不过社区为什么会找到他呢?“沈师傅花了30多年时间写了两本书,都是关于湖州方言的。 ”闻波社区党总支书记卢立华告诉记者,老人的书里不仅给大家讲解了许多方言的读法和释义,还附带介绍了有关湖州的地方文化,比如湖州的名人、名胜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州双林人,不过我爸爸那一辈是绍兴人。 ”沈虎荣说,因为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对于方言,尤其是湖州方言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年轻的时候是在福建当的兵,当时因为语言不通,经常会闹笑话。打个比方,我们湖州话里队长和团长是一个音,所以我一开始当通讯兵接电话,常常搞不清该让队长还是团长来接电话。 ”这让沈虎荣深感学好一种地方方言的重要性,勤奋的他,因此还苦学闽南话。
    上世纪90年代,沈虎荣转业回到湖州,在一家企业工作。“我工作的企业也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大家都会说普通话,但是本地人很自然地会说一些方言,这时候,彼此间就会有距离感。 ”沈虎荣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有了收集方言出书的想法,并且开始付诸行动。“说话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你刻意去收集反倒少了方言的味道。 ”沈虎荣说,湖州方言和其他方言一样,十里不同音,安吉、长兴、德清……县区之间都有不同的方言,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并且分门别类地集结成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他跑了不少地方,专门去找老人家聊天。在他的书桌上,还有厚厚的一本手写稿,记录的是一些不适合收录在书里的方言。
    沈虎荣拿出2017年10月最新出版的方言集《语之桥》,比前一版多了2万多字,主要以湖州话的字数分类整理汇编,其中一至八字类部分专门添加释义,并作了举例说明,包括谚语类、歇后语类共十大部分。
    “我希望方言能够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这本书的名字也改了。 ”其实,早在2013年9月,沈虎荣就出版发行了《湖州话》一书,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湖州方言的工具书。
    “湖州有不少外来人口,他们需要融入这座城市,必然需要学习这里的语言;而我们的年轻一代,在学好普通话之外,也应该掌握自己生长的这座城市的语言。 ”沈虎荣说,他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起到传承和联系的作用。(湖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