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用了热水袋腿上起水泡 贴身取暖警惕低温烫伤
发布时间:2018-01-17 08:48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上段时间由于连续的低温天气,不少市民用上了电暖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等“取暖神器”。市民刘女士日前致电党报热线,称自己晚上睡觉时在脚边放了3只热水袋,却导致自己进了医院。“我平时就比较怕冷,上段时间房间空调又坏了,我就把家里所有的取暖器具都用上了。”刘女士告诉记者,上周五晚上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她睡觉时不仅开了电暖器,还在被窝里放了3只热水袋。可没想到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感到左小腿很疼,局部还发红起了小水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告知这是由热水袋引起的低温烫伤,虽然烫伤的面积不大,但因为是皮肤全层烫伤,愈合所需时间比较长。“热水袋的温度又不高,怎么会烫得这么严重呢?”刘女士觉得很纳闷。
    记者昨日走访了湖城多家医院,发现这段时间像刘女士这样低温烫伤的市民不在少数。据皮肤科医生介绍,低温烫伤是指长时间接触温度高于人体体温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烫伤,这种烫伤表面看起来烫伤面积可能不大,但由于与热源接触的时间较长,所以其创面往往比较深。
    据了解,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至51℃,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充电式热水袋实际使用温度平均在40℃至50℃之间,有的贴片式暖宝宝发热温度最高可以超过60℃,而灌入沸水的热水袋表面温度更是超过80℃,同一部位长时间接触这些取暖器具,都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由于低温烫伤不像普通烫伤那么明显,甚至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水泡,所以很多人在烫伤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就医。甚至有些市民会用一些偏方来处理,比如自行外涂一些酱油、牙膏、醋等,其实这么做不仅会加重创伤,还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
    皮肤科医生提醒市民,低温烫伤虽然表面看起来不严重,但是实际上皮下组织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损伤甚至坏死,如果不及时处理,创伤容易演变成溃烂,并向深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发生低温烫伤,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热线提醒,市民在使用取暖设备时,首先应该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同时不让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自己体温的低热物体。儿童、老年人在无人看护及睡眠时使用取暖设备,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皮肤和热源之间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包上厚一点的毛巾等。(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