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2人即可拼团, 9元就可享受原价69元一箱的库尔勒香梨!”“海南木瓜4个19.9元团,还差2人”……如今,在微信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拼团活动,许多市民看到这样的优惠活动觉得非常划算,纷纷加入其中,并邀请微信好友一起购买。这样的拼团活动果真物超所值吗?低价背后是否暗藏猫腻?
近期,在党报热线接到的投诉中,关于低价拼团的投诉多达数条。市民在感叹低价让利的同时,一些低价拼团货物以次充好,售后维权难,就连个人信息也疑似遭到泄露。
货品以次充好
朋友圈的拼团以水果类的团购居多,但是由于水果保质期短,拼团成功后收到次品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作为时尚达人,网购对于工作忙碌的杨女士来说是个方便省时的选择。 12月6日,她在用微信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拼团邀请:“还差1人,即可39元包邮车厘子一盒。”杨女士点开链接后发现,产品介绍页面制作精美,水果个大新鲜,于是便预付了39元参与了拼团。
可收到水果后,她却发现车厘子个儿特别小,品相差,因为嫌麻烦就没有退,此后就没有再参加团购。“和图片说明中差别太大了。”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写字楼上班的李女士也曾遇到类似情况。“寄到的鲜花已经不新鲜,没法插花瓶了,可跟客服沟通,对方百般抵赖,问题没有解决。”李女士说,她周围一些朋友曾在拼团平台上买到过假冒产品,申请退货对方并不搭理。“许多人都觉得金额不多不值得纠缠,就忍了。”
个人隐私泄露
兴致勃勃拼团成功后,焦急等待团购商品送到家。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拼团不成功,商家退回你拼的钱。这样的经历,身边的很多人都遭遇过。家住湖城某小区的张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在拼团失败后屡屡接到广告骚扰电话,“拼团所写的电话、姓名等很详细,更让人后怕的是,骚扰短信甚至诈骗电话都会很快不约而至一同找你,真是麻烦。”
近日,家住碧浪湖小区的高女士参加了朋友圈的一个拼团购买海鲜的活动,本以为低价能买来实惠,没想到在她确认收货后,紧接着也“拼”来了一堆烦恼。“我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拼团的,团购结束后手机就不停收到一个106开头的推销短信。”高女士说,她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商家泄露。
要保留证据以便维权
遇到这种不靠谱的拼团,就只能吃哑巴亏吗?对此,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处的工作人员建议,在拼团平台消费时,消费者应提供真实姓名以便日后维权取证,遇到不靠谱的拼团,消费者如嫌繁琐而放弃维权,只能助长不良商家的气焰。
消费者要注意保存网上订单的一些流程证据。订单和短信等电子信息最好截屏留存,纸质订单要保留,丢弃快递盒时个人信息要及时销毁。同时,要注意商家是否提供合法发票,这涉及商家是否依法纳税和消费者个人维权举证时有无凭证的问题。另外,由于拼团需提前付款,对蔬果品质无法提前获知,因此对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慎重购买。(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