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要把菰城、茶、丝绸和溇港四张特色名片,变成产业化的风景线,且看——文化与旅游如何“无缝对接”
“江表大郡,吴兴为首”。作为闻名遐迩的东南望郡,吴兴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陆羽《茶经》故里——妙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中国东南保存最完整的先秦古城遗址——下菰城”等一系列靓丽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吴兴区围绕全域全景,以菰城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溇港文化为核心,在“文化+旅游”融合之路上寻求突破,对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优化提升,着力打造韵味深厚的文化旅游“吸金地”,以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人文与自然交融、休闲与生活并宜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文化提升旅游内涵
上月底,第三届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暨“一带一路”世界乡村旅游湖州亚太峰会在吴兴召开。“山水清远”的吴兴,又一次在世界面前展露它的美。
作为大会分活动之一的吴兴·织里太湖溇港文化旅游节也在义皋古村举行,舞狮表演、划菱桶大赛、旗袍秀、剪纸和刺绣非遗表演……吸引了6万多人前来参观游玩,其中不乏来自国外的旅游专家和游客。活动中,由范家大厅布展后重新命名的“崇义馆”也正式亮相。“我们投入220多万元进行了布展,将太湖溇港文化和‘义’文化呈现在游客面前。”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义皋古村落是国家3A级景区,也是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村落,被誉为“溇港文化带里的明珠”,村内有范家大厅、尚义桥、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等,古溇、古庙、古桥、古屋保存完好,是太湖溇港文化的典型载体和展现。
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彰显文化价值。吴兴通过进一步梳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大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让文化再次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相较于自然资源‘山水林田湖’的优势,吴兴的文化资源却更为丰富。深入挖掘、保护好当地文化资源,用文化来提升旅游内涵、来带动旅游发展是必然选择。”吴兴区旅发委主任蔡滨斌说。“茶圣”陆羽寓居妙西30多年,完成了世界上首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就在妙西镇霞幕山下的茶禅一味纪念馆,陆羽的生平事迹、《茶经》问世在电子科技手段下,被以翔实的图文、实物生动展示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吴兴将茶文化作为其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打出茶旅牌,坚持走茶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并举之路,茶文化资源得到了初步发掘和开发。陆羽墓、三癸亭、皎然塔等一系列茶文化景点在得以恢复、重建后面向社会开放。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同样,丝绸文化品牌也成为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世模花车巡游“丝绸之光”采集传递 仪 式 、“世界丝绸之源”走进珠三角专场推介、丝绸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吴兴作为“世界丝绸之源”进一步为世人认知。
蔡滨斌介绍,吴兴旅游资源类型多、禀赋高,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我们要对吴兴的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来提升旅游的内涵价值,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除了能够观光旅游之外,还能感受吴兴的文化价值,让‘诗与远方’真正走到一起,实现文旅相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因旅游而生动
日前,位于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妙峰山区块的省重大产业项目和省“411”重大项目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精品示范区(妙喜茶源景区)正加快建设中。“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0.6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以茶文化为主题打造融主题游憩、文化体验、高端度假、山地运动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项目方负责人说。
近年来,吴兴区出台了《吴兴南部山林生态休闲旅游带规划》《西塞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太湖溇港农旅综合园区总体规划》《道场乡美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将各旅游板块按照文化禀赋、自然资源、产业发展需要进行梳理整合,依托菰城、茶、丝绸、溇港四张特色文化名片,构建起“1+3”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便是“1+3”格局中的核心区块,自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已累计引进原乡小镇、慧心谷庄园等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6个、其中茶旅项目12个,总投资达250亿元。
“现如今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展示文化内涵与魅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蔡滨斌说,吴兴区将文化旅游业作为转变方式的重要切入点,让文化资源不再沉睡,让文化元素活起来,依靠文化品牌推动旅游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吴兴东部,结合当地桑基文化、塘浦圩田文化等人文历史打造“一碗水漾、九区公园”格局的丝绸小镇,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婚庆公园、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浪漫丝艺园、小镇客厅、文化创意村等已相继建成并开放;丝绸小镇排出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额约51亿元。
在吴兴南郊,金盖山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道场乡成功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云南湄公河集团总投资额达100亿元的“两山一城”项目正式落地,将建造南郊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旅游综合体……
在太湖之滨,围绕溇港这一世遗品牌,义皋、伍浦、杨溇、幻溇深挖环太湖“溇港文化”和村落生态资源,聚力打造集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溇港农业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沿环湖“滨湖休闲农业观光带”……
文化因旅游而生动,旅游因文化而精彩。这些年来,吴兴区以旅游度假区、 A级景区、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创建为载体,引进培育文化旅游龙头项目,一大批旅游资源得以盘活,原本沉睡的文化得以大放异彩。
文旅融合共绘蓝图
今年是“茶圣”陆羽诞辰1285周年,吴兴区借势借力争取到了第二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的举办权,并将论坛活动与陆羽茶文化节合二为一。开幕式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授予吴兴区“茶经圣地”称号,这也为进一步提升吴兴知名度,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除了围绕“茶文化与茶道哲学”展开研讨,还游玩参观了当地许多集聚“茶味”的旅游景点。
菰城文化旅游节、陆羽茶文化节、丝绸文化节……近年来,吴兴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文旅结合、以节促建”的思路,坚持将历史文化挖掘与旅游载体建设相融并进,以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烘托氛围,助推文化旅游平台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在潞村的吴兴丝绸文化旅游节上,茧圆、桑叶茶、桑果酒和有关丝绸蚕桑食品被一一展出,刺绣表演、绫绢丝绸手工等丝绸文创活动走上秀台,养蚕、缫丝、织造、染整甚至是剥棉兜等丝绸制作工艺也都在潞村成为风景线。
“我们正式启动丝绸之源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以潞村为核心,串联丝绸小镇、八里店南片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要资源,在35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文旅、农旅融合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带动乡村振兴。”蔡滨斌说,“世界丝绸之源”给予古村新生,吴兴将把丝绸文化的内涵贯彻到饮食、服饰、旅游、购物、娱乐等各个环节,走一条从特色到品牌、从展示到体验的蝶变之路。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吴兴区结合节庆文化进一步促进文旅深入融合,今年已推出“春赏”“夏享”“秋游”“冬品”系列节庆活动32场。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吴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吴兴旅游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在留住老游客的同时,更多地吸引了周边地区、长三角及其它地区的新游客前来吴兴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在今年的国庆长假,吴兴7天共接待游客108.34万人次,同比增长28.52%,实现旅游总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41.33%,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