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我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作战图”出炉,将紧紧围绕绿色智造主线,突出“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三大重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全力打造绿色智造名城,着力培育绿色智造新动能。
作为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我市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去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腾出用能空间16.08万吨标准煤,淘汰“低小散”企业3058家。
眼下的湖州,初步探索出绿色发展与工业转型相结合的新模式,去年先后出台全省首个《湖州市绿色工厂评价办法》《湖州市绿色园区评价办法》,天能集团、超威电源等6家企业列入工信部绿色工厂示范,吴兴区物流装备产业园列入工信部绿色园区示范。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以流程型、离散型、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网络协同5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为切入点,梳理50个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加快推动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15项以上,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5家,新增智能产品200项左右。
按照“产业化一批 研制一批 储备一批”要求,引导鼓励企业加快研制一批符合市场新需求的新产品。今年计划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1000项以上,完成省级鉴定150项以上,新增省级工业优秀新产品10项左右,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5%。加快研制一批自主装备产品,新增省级装备制造业首台(套) 8项左右。
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今年我市将以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智能电梯等为重点,加快推动吉利汽车、游侠汽车、微宏锂电池三期等项目建设;以生物技术药物、生命技术、医疗器械等为重点,加快推动海王生物、天士力、青春宝、佐力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德清县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安吉县健康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除了智能制造,我市将继续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植入资源、能源、环境保护等属性,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以四大传统和三大新兴产业为重点,通过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培育创建100家市级绿色工厂、 6个市级绿色园区,争取新创建10家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
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去产能步伐也在加快。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年计划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 5000家以上。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落后产能,腾出10万吨标准煤用能空间。加快构建区域绿色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绿色评价办法,筑牢绿色智造政策“篱笆”。(湖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