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南太湖工匠
发布时间:2018-03-08 09:28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编者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些普通工人立足平凡岗位,数年如一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把看似普通的工作历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工匠”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更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和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在2017年度“南太湖工匠”评选中,湖州开发区共有2人光荣入选。

罗工匠的“三台机”——记辛子精工电气工程师罗开通

3月5日上午,罗开通到企业的生产车间转了一圈,把每天都要查看的机器又“聆听”了一遍,又拿出本子记了几句。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找出一个“生产机器”的文档,把问题写了进去。把文档的目录条拉到底,记者看到,这已经是第351条建议和问题了。“这是我在辛子精工其中一家公司的纪录,如果算上8年的工作,怕是有上千条了。”他笑着说。
    今年已经40岁的罗开通,既是企业电气工程师,也是企业机器维修的负责人。初看一眼,他给人的感觉很憨实,个子不高,穿着朴素,但眉宇间流露着源源不断的精气神,说话也特别直爽干练。“我真没啥事迹。”在他的“专属办公室”——罗开通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第一句话就憨厚地说道。“那有什么修理机器的事情吗?”记者问。“有,机器的事那多着呢!”聊起这个,他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
    抛丸机,被同事戏称“自残设备”,由于抛头容易损坏,在以往生产中每隔6个月就要更换一次,但这“自残症”被罗开通给治好了。没有经验可循,罗开通就让组织设备科的同事来了场“头脑风暴”。一场讨论下来,大家列出了8条措施来改善机器。借着大家的锦囊妙计,罗开通一股脑儿钻进了车间,一点点把抛丸机的易损率降低。改善后,机器寿命提高到了一年半。
    断料机,由于机器笨重、漏割难割的问题,很多操作工在搬运过程中受伤,大家都对它望而生畏。一次在车间,罗开通看到操作工搬运设备时由于用力过度,没有愈合的伤口把白色纱布染红了。他立刻向总经理汇报,要把这个伤人的机器“驯服”。说干就干,罗开通把所有精力扑到设备改进上,有时为了调试一个动作正常,从早上8点钟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钟。 1年后,经过5次改善的断料机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操作工都高兴地笑了。不仅机器使用变得简单,员工不会受伤,而且产品合格率接近100%。
    穿孔机,是罗开通媲美“机器换人”的创造。“别的企业操作它得要3个人,在我们企业1个人就够了。”他说。原先车间的穿孔机,需要上下两个人一起操作,罗开通看到了心想:“能不能让它更省力点呢?”他把这个思路和设备科的同事商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投入了研究中。编写机器程序的时候,有些问题连厂家也解决不了,他就自己摸索,两个月后居然实现了这一设想。“只要再坚持一次,你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他说。“我是和辛子精工共同成长的。”罗开通说,自己是2007年6月18日来企业报到的,这一天正是辛子园区奠基仪式。今年,他的工作室有了53名维修员工的加入,让他对“搭建工匠共同成台”的想法更有了信心。他说,新的一年,希望能为企业改善更多的难题,把经验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从小处做起的工匠——记湖州机床厂高级技师雷炳良

湖州机床厂职工雷炳良,自从2000年进厂以来,仅用十几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工人,迅速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他无论在哪个工种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刚开始接触新岗位不懂能虚心请教老师傅,空闲时间刻苦钻研技术,熟练业务成能手后对新手能真心传帮带。工作踏实,待人诚恳,业务全面,技术高超,他被评为南太湖工匠,大家都很服。”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沈中伟这样评价雷炳良。
    据了解,雷炳良目前是机床厂的一名镗铣工。中等身高,长着一张国字脸。也许是常年与机械打交道的缘故,脸色呈古铜色,搭上国字脸,骨子里透漏出的一股机械工人的阳刚气息。在机床厂,他先后轮岗了五六个工种,干过刨床、铣床、车床等,还做过电工。“镗铣是单位重点设备,一般加工的部件都是大件,吨位从三四吨到七八十吨都有。镗铣工种操作涉及部位多、面积大、难度高,因此对工人素质要求很高,一般都是先熟练掌握与镗铣工种相关的其他一些基础工种操作之后,再进入操作镗铣工种,熟练起来比较快一些。”雷炳良说。
    在机床厂,开始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车床工等工种,嫌活重、累、脏等,都想干轻松点的活。大家看到雷炳良一个个工种干过来、一步步走过来,职称升了、工资涨了,大家都开始感兴趣了,有的直接要求跟着雷炳良。“我先后带过10多名徒弟,目前还带了5名徒弟。”雷炳良表示,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离不开发达的制造业,但制造业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关键技术积累和高级技师人才的培养,现在政府和企业对工匠越来越重视,去年省里统一组织的去德国学习,他参加了,学习编程、西方先进加工技术,其中不乏德国工匠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一丝不苟”。
    由于产业特殊性,机床厂工人一般都是以技工为主。刚进厂新手需要两三年的磨砺,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初级技工。为改变人才缺失局面,机床厂一方面立足自己培养,通过组织员工培训,老师傅传帮带,开展技能比武等形式,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等合作,组织对口专业学生到企业来实习,为企业拓展打造后备人才资源库。
    如今在湖州机床厂,已形成30多个工种、初中高特四级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每年都会开展一次技能比武,组织一次技能评定,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主要体现在技能岗位工资上。每次技能比武,雷炳良都能获得一二等奖,说明他业务功底扎实、技能水平过人。他还先后获得省、市青年岗位能手,湖州突出贡献南太湖新技师等荣誉。“公司正在筹划建立一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用于技师业务水平提升和创新。”雷炳良说,他目前最缺的就是参加大型技能比赛经验,他希望能借助工作室快速成长,与队友们一起到大型技能比赛上一展湖州机床厂人风采。(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