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科 张伟建
平台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平台,才能承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长兴上下高度重视平台整合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园区布局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产业平台由大众化向特色化转变,加快打造长兴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新引擎、增长极。
一、绘好一张图
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运用“多规合一”技术规范,编制全县工业平台整合提升“一张图”方案,构建以国家级开发区、三个省级园区和两个特色园区为主的“1+3+2”六大平台体系,形成县域空间开发“一盘棋”。
坚持龙头引领,发挥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二次创业”步伐,打造以新能源为首位产业、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智能制造和创新发展高地。
强化骨干跟进,推动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平台拓展,提升现代物流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水平;深化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分区体制机制改革,更好承接高端产业和优质项目;发挥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特色小镇优势,打造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
突出特色发展,做精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平)、绿色制造产业园(煤山),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科学划定一般乡镇平台开发边界,引导集约集聚、差异错位发展。
二、下好两手棋
结合全省万亩千亿产业发展示范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万亩大平台,提升平台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打造南太湖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按照“山水相依、绿带相连、产园相融”的思路,统筹抓好矿地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全力建设“生态最优、环境最美、配套最全”的万亩大平台,打造全省一流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全国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示范区。
打造开发区新能源装备高新产业园。依托长兴高铁站、杭宁高速创造的便捷交通条件,凭借濒临太湖的得天独厚优势,发挥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作用,向东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放大吉利新能源汽车“磁吸”效应,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完善构建新能源现代产业体系。
三、念好三字诀
一是“控”。完善落实重大平台项目准入管理实施细则,加大对拟落户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标准、容积率、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筛选审查力度,明确信息公开、社会监督、违约责任和赔偿标准等事项,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对六大平台以外的乡镇工业空间指标和用地指标采取“只收不供”办法,原则上不再新增工业用地空间和用地指标。
二是“禁”。严格禁止在开发边界以外新建工业项目,边界以外的存量建设用地,符合城乡建设规划的,可以按照规划开展城镇建设;不符合城乡建设规划的,通过规划调整,将空间平移到开发边界内。树立“留白也是发展”理念,为未来留下宝贵资源。
三是“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发挥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作用,加快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企业技改提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提高单位产出效益。扎实开展“五未土地”处置、低小散行业整治、落后产能淘汰和低产工业企业整治等行动,倒逼开发边界外围企业依法腾退、搬迁入园,腾出有效空间向大平台转移。(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