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一条信息,称一种名为隐翅虫的虫类有剧毒可致人死亡,还有人发了被这种虫的毒液沾到皮肤上后导致肿胀溃烂的照片。隐翅虫的毒性真的这么厉害吗?”市民刘先生日前致电党报热线,希望通过媒体的平台来求证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据了解,隐翅虫是一种常见虫,身长只有几毫米,由于其翅膀很短、腹部全裸,乍一看像没有翅膀,所以被叫做隐翅虫。每年5月至9月都是隐翅虫的活跃期,这段时间这种虫多活动于河流、沟渠、园林、草丛等潮湿的地方,经常会在晚上飞入有灯火的地方,而由于其外形与蚂蚁相似,很多时候也会被误认为是红蚂蚁。
网传隐翅虫有剧毒可致人死亡,这种说法可信吗?“接触到隐翅虫,有可能会引起隐翅虫皮炎,但可致人死亡的说法实属无稽之谈。”记者走访了湖城几家医院后,皮肤科医生都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据皮肤科医生介绍,隐翅虫体内确实有毒液,这是一种强酸性物质,在隐翅虫活跃的季节,这种虫会根据光亮通过开放的门窗进入室内,在人身上爬行,当人有异样感用手在皮肤上有意无意拍打、压碎或搓揉隐翅虫时,其毒液就会溢出,沾到人的肌肤上,导致皮肤炎症,这就是所谓的隐翅虫皮炎。“接触到隐翅虫的体液后,皮肤会出现炎症,皮炎的严重程度与接触到的毒液多少有关。皮炎发生部位往往会出现瘙痒、灼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但这种炎症只要处理得当,一周左右时间症状就会消失。 ”据医生介绍,隐翅虫皮炎导致的皮损大部分只在皮肤表面,只要不去抓挠患处引起皮肤再次细菌感染,这些炎症经正规治疗后很快就能痊愈,不会危及生命。
虽然隐翅虫不像传闻中描述的那样有剧毒可致命,但毕竟有一定的危害性。党报热线提醒,市民平时要注意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来避免隐翅虫孳生,夏季睡觉前应仔细检查有无飞虫飞入室内,睡觉时应关灯,房间最好安上纱窗。如果不慎有隐翅虫爬到身上,千万不要拍打,可以用嘴吹或是用镊子等工具将它夹走。如果不小心接触到隐翅虫的体液,可以用肥皂水、苏打水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如果创伤比较严重,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避免造成更多皮肤感染。(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