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招了一批挡车工,又得麻烦老师们给教教了。”说话的是长兴丝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卢军腾,他口中的老师,不仅仅是指在企业身经百战的老员工,更是指由企业两名党员共同发明的经编机模拟操作台。别小看了这台由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制作而成的经编机,它已经替企业拿下了国家级发明专利。
要说这项发明专利的产生,就不得不说公司的红色动力工程。据发明者、经编车间主任、纺织工程师许元康和经编车间机修负责人、纺织工程师王学明回忆起:“当时公司党支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倡导绿色环保、垃圾分类、资源利用,我们就想着如何利用废弃的钢管和布料边角制作一台教学用模拟经编机。”凭借着十几年的经编生产经验,这台机器就在一次次的摸索中诞生了。
虽说较车间里的机器较为简单,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台机器能够模拟真实操作过程,特别是纱线断后重接工艺,能让新手快速上手,减少机器自停几率,最高限度地发挥机器运作效率,让产能发挥到最大。”许元康说。通过红色动力工程,该公司发挥党员在企业推进项目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对技能型、管理型党员,按岗位和职业特长进行合理调配,带动企业各项工作有利展开。
党务红领、青年职工导师传帮带、党员创业创新示范岗、红色文化车间……近年来,长兴县李家巷非公党组织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处处涌动着红色热浪,“红色引擎”激发生产动力,凝集创新合力,增加企业效能,正在用一组组的生产实绩给出生动的证明。“我们将支部党建、党员作用发挥融入到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工作中。”企业党支部书记凌伟明说,去年下半年,公司淘汰416台喷水织机,全部更新为节水型设备,同时引入机联网,实现对传统喷水织机的智能监控,实行“大数据”管理,总体产能提升了20至30%,也为企业减少用工20多人,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数十万元。今年1至5月,企业完成产值3.27亿元,同比增长35.4%。如今企业正在着手打造一个红色基地,让党员事迹在身边,党员作用看得见,让广大员工真实感受到党组织、党员不止是身份,更是实实在在的动力。
在李家巷镇,不仅仅是长兴丝绸,在旗滨玻璃、新明华等市县双强企业中,镇党委坚持需求导向,推出党建课程“菜单”,开展“红色动力工程”,认证一批党务红领、结成一批青年职工导师帮带对子、创建一批党员创业创新示范岗、打造一批“文化车间”、组建一批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强、发展强”。(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