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不少居民家里的空调超负荷工作,因空调维修引发的投诉也跟着“热”了起来。来自吴兴区市场监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受理空调类消费投诉100余件,其中6、 7两个月占了将近一半。不少人遇到空调发生故障的情况,由于急于维修,习惯找一些维修小广告或在网上搜索售后电话,这往往会让“黑维修”钻了空子。
前来吴兴区消保委投诉的王女士就是受害者之一。上周,她发现家中空调制冷出现了故障,为了尽快将空调维修好,便在网上搜索空调维修服务,并通过网络预约了一名自称是湖城某商场维修部的师傅。师傅上门经过拆机检测发现空调需更换零部件,而零部件需等待配货,经协商,王女士同意预先支付维修费用300元。后来,王女士一直联系不上该维修师傅,遂向吴兴区消保委求助,经消保委工作人员查询,某商场维修部并无该工作人员,这种情况属于“黑维修”。
王女士遇上“山寨版售后”的事并非个例。一些市民在空调出现故障时,因为一时找不到售后服务手册,往往会上网搜索厂家的售后电话或者拨打送上门的信箱小广告电话,殊不知“李鬼”维修商混迹其中,此举很容易落入骗财坑人的陷阱。特别是网上部分以“400、 800”开头的看似正规的热线电话,不乏山寨服务网点。翻阅吴兴区消保委有关空调维修的投诉案例,记者发现部分维修人员利用误导、欺骗等形式夸大或虚构设备故障,恶意攫取高额的维修费,虽价格透明但仍收取“隐形费用”,“修一次就不管”等问题频繁发生。
据了解,网上空调维修商多数存在欺诈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并结合当地投诉举报情况,吴兴区消保委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若所购空调需维修保养,应先查看购买空调的发票,核对日期。根据相关规定,家用空调“三包”有效期一般为整机一年,主要部件三年,属于“三包”有效期内的,应通知商家或厂家指定的售后服务机构上门维修(部分厂方“三包”规定高于国家“三包”规定,按厂方规定执行)。若所购空调已超出“三包”有效期,消费者应尽量选择“三包卡”上注明的商家或厂家指定的售后服务机构进行维修,或者选择实体维修店进行维修,尽量不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搜寻维修电话,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消费警示还指出,修理前消费者应查看工人工作证或上岗证,问清价格,维修后应当场检验空调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索要修理票据并注意票据上是否盖有公章、有无注明修理项目、价格、保修期等内容。各大空调企业与厂商应在空调维修高峰期做好服务工作,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避免因客服电话繁忙或维修等待时间过长致使消费者无奈找“山寨版售后”进行维修。同时,企业还应提供正确的信息给顾客,以避免一些“李鬼”利用废弃的电话号码冒充客服使消费者掉进维修陷阱。(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