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每天都有一辆接一辆满载产品的大货车驶往全国各地; 2017年销售额比2016年增长118%;占地141亩的二期工程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2013年底,记者曾经采访过东尼电子,那时的东尼电子还是行业内的新贵。 5年时间,东尼电子超速发展,通过将一根细如发丝的线材几度技术更新,成为富士康、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货商,在与全球同类型企业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成立10年不到,东尼电子已成功登入A股主板上市,正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1
华丽转身铺就创新版图
说起东尼电子,不得不提一家名叫大朝针织的羊毛衫厂,沈新芳、沈晓宇父子的创业故事就让我们从“大朝”说起。
带着在外打拼积累下来的资本,沈新芳2002年返回湖州,并在老家漾西的三间自住房内支起了一个典型的家庭作坊。
第一年,“大朝针织”羊毛衫生产件数就达30万件。第二年开始为劲霸等知名品牌做加工。随后,父子俩决定将家庭作坊搬进标准厂房。
虽然当时竞争激烈,但父子俩多次前往香港、米兰等时尚之都取经,从产品样式和销售服务上打开突破口,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口碑。
2006年,“大朝针织”年销售收入逾8000万元,创下产品利润15%。
在纺织行业虽然取得了成功,但父子俩深知仅仅做一家加工企业没有品牌和技术含量,迟早会遭淘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找到新的增长点,企业才能长足发展。
2005年,沈晓宇和母亲前往韩国遍访羊毛衫新款式。期间沈晓宇接触到了几位日本客户,并第一次知道了超细电子绝缘复膜线材项目。随着国内外电子行业井喷式的发展,超细电子绝缘复膜线材用途越来越广,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进口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自主研发的利润空间和市场前景让沈晓宇做出了投资该项目的决定。
沈晓宇与父亲几次商量后,最终下定决心,二次创业, 2008年,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
技术优势占领市场高地
从注册到投产,企业经历了最难熬的两年,员工的不理解、管理团队的埋怨……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沈新芳、沈晓宇父子前进的步伐。
东尼电子第一个科技产品——直径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超细电子绝缘复膜线材,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蓝牙耳机、手机扬声器等精密电子产品的核心组件。
产品上市时,正值金融危机爆发,许多电子企业为降低成本,纷纷向东尼电子抛来了“橄榄枝”。短短一年时间,东尼电子就与80多家电子企业达成供货协议。从客户反馈的信息来看,这款通过国际专业机构认证的产品,与日本进口产品在质量方面不相上下,但价格能够便宜近三分之一。
2009年,东尼电子投入3600万元,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出了超微细合金导体。这款产品在世界上也仅有东尼电子与日本三菱公司能够生产。
2011年,东尼又将超微细合金导体升级为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配套的超细合金线材。产品一问世,便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东尼合作。
2012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亿元;2016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2017年7月12日,东尼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经过几年的发展,东尼电子在高端线材领域已经掌握了较高的话语权,特别是线材中的核心导体更是达到了全球领先。
3
超微细线龙头发力金刚线
东尼电子从事超微细线起家,掌握导体拉伸等极细工艺,已经成为超微细线国产龙头。但东尼还要向着更高目标攀登, 2015年切入金刚石切线行业。
金刚线行业主要依托于太阳能光伏的发展,金刚线2017年供不应求。东尼电子从超微细线材切入金刚线领域,经过两年的自主研发和导入,产品获下游客户认可,成为2017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100%以上的最主要贡献来源。
沈晓宇说:“公司的理念是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掌握技术话语权。企业的成功得益于不断创新,只有让研发机构成为新引擎,加强科技理念,加速转型升级,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佼佼者。”
在东尼电子,总经理带队研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4%以上。近两年来,在沈晓宇的率领下,东尼电子科创团队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2项、省级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项目10项,申请发明专利8件。企业先后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浙江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等。
超微细线下游行业为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和医疗设备。 2016年,新能源汽车电子极耳产品研发成功, 2017年,新能源汽车线和超声医疗线等产品小试生产。东尼电子研发不断,收获不断。(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