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湖州采风行”活动侧记
蒙蒙的细雨,让初秋的西山漾显得格外清秀。 9月1日,在吴兴区西山漾公园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内,“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湖州采风行”活动拉开了帷幕,来自中国作协、省作协和本市的30位作家在热切的交流之后,恋恋不舍地坐上分赴县区的车辆,踏上各自的采风之旅。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些作家将深入湖州这片土地,聚焦经济发展,感受厚重文化,触摸城市发展脉搏,激发创作灵感,继而以报告文学这一最能真实、及时反映时代的文学体裁,反映湖州改革开放的成就,反映湖州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风貌。“熟悉、亲切”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对于湖州的情愫。“1978年第一次到湖州, 40年后跟湖州的关系不一样了,这片土地是我叫故乡的土地之一。”他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讲述安吉余村的故事,生动诠释和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他同时呼吁,“我们作家应该投身这个时代、发现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
湖州的发展,也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董保存也与湖州有着特别的缘分。他说,自己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访过湖州,对于湖州的丝绸、湖笔、羽毛扇印象颇深,如今湖州变化巨大,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飞跃式的发展。
湖南长沙的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刚以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这位长期扎根乡村的作家说,虽是第一次来到湖州,但来的路上一直在读《那山,那水》,当他看到现实中的安吉美丽乡村时更为惊讶:这里的每个乡村都这么美,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如果乡村建设都搞得这么好,国家就更为富强了。因此,他想写写湖州的乡村振兴。
“湖州是个令人心动的地方。”空军作家张子影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试飞英雄》是国内首部关于试飞和试飞员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被评为“2017中国好书”。她说,初识湖州,这里的漾呈现出的柔美感觉让她倍感新鲜。站在这片土地上,她不禁思索,是怎样的人勾画出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重量级报告文学作家来到湖州这片土地?省作协党组书记臧军给出了解答:湖州是中国“报告文学之父”徐迟的家乡,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吹响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文学号角;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何建明的《那山,那水》是写在青山绿水间的“中国强音”。从《哥德巴赫猜想》到《那山,那水》,中国的报告文学见证了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这两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都与湖州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选择在湖州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告文学系列活动。”(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