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守好“延续生命”的初心
发布时间:2019-11-18 09:12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人体器官捐献这一大爱之举,夹杂着捐献家属的悲伤与不舍,受助人的感恩与喜悦。对于人体器官捐助人和受助人来说,都是一次重生,而连接两者的就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市红十字会业务处处长吴飞娜看来,“延续生命”,简单四个字虽然道不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饱含的各种滋味,却始终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坚守的初心。
  吴飞娜学医出身,1995年,她进入湖州市急救中心工作,随车做急救医生的那段时间,目睹了太多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立志把急救本领教给更多人,2004年,吴飞娜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时常参加志愿活动。
  2012年,我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因为缺少协调员,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在志愿活动中看得出来,飞娜对红十字会工作十分热爱,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是最佳的协调员人员。”市红十字会原业务处处长朱克勤说。
  2013年4月,吴飞娜被聘为人体器官捐献兼职协调员。2013年5月被借调到市红十字会。她发挥自己急救工作与医院熟识的优势,很快,在当年7月,实现了我市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
  然而,协调工作并不容易。先要关注家属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宣传器官捐献大爱善举。做通家属的思想工作之后,在省红十字会协调员的带领下,吴飞娜一边与捐献者老家联系,准备各种证明材料,和家属签订法律文书;一边请省里的医疗专家来评估,一看是否可以挽回生命的机会,二看病情是否符合捐献。“我只记得那两天,来不及吃饭,手机一直在通话中,耳朵都发烫。”吴飞娜说。
  这一天,伴随着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实现了零的突破,吴飞娜在协调员之路上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那个月,她也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我市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者捐献的肝脏、肾脏,分别移植给了3名病人,双眼角膜让2名盲人重见光明。
  当大爱量化在眼前时,吴飞娜激动不已。“我意识到,要让更多人知道、理解、支持、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的行列,就必须做好宣传工作,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工作是重要突破口。”吴飞娜说。
  为感召更多人认同器官捐献理念,并主动加入志愿登记者行例,吴飞娜从细节入手,发动湖州红十字志愿者宣传服务队的作用,用心、用情、用爱当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的服务员。
  通过驰而不息地宣传,人体器官捐献被接受、被认可,志愿登记者队伍日渐壮大。今年的登记者人数已远超前7年的总和。“器官捐献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每一例器官捐献者至少可挽救3名危重病人的生命和家庭,大部分捐献者是家庭顶梁柱,他们的离开留下了未成年的子女、年迈的父母和妻子,使家庭突陷困境。捐献不代表结束,尤其是对于失去亲人的家属来说,要让他们持续感受到来自红十字会、来自社会的感恩与关爱。”吴飞娜说。
  坚守这份让失亲者不“失亲”的初心,吴飞娜不停奔波、乐此不疲。为了延续人体器官捐献的大爱精神,2018年5月以来,吴飞娜争取爱心企业、爱心团队支持,建立了聚焦捐献者父母、子女、妻子的人道关爱项目。
  在今年9月9日公益日,让失亲者不“失亲”人道关爱项目一经上线,便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支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8月,吴飞娜代表浙江省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旨在通过交流向全国范围内推广。10月底,该项目还被总会推荐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志愿服务发展奖。(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