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德清县新市镇南汇街的江南刺绣博物馆热闹异常,馆内收藏的近千幅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刺绣作品吸引着八方游客驻足欣赏,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这是一幅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郭子仪遇八仙刺绣图,总长大约有6米。 ”近日,记者来到这座占地407平方米的百年徽式老宅里,馆长曹军介绍,这幅大件刺绣藏品除了绣有常见的丝线外,还用了至少需要三道工序才能制作而成的银线。更值得一提的是,绣品使用了极其珍贵的孔雀羽线,而一只孔雀身上也只有三根羽毛可以被用到绣品上。
作为德清县第五家民间博物馆,江南刺绣馆开馆一年来,免费向游客开放,已接待2万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围涎、云肩、枕顶、桌裙和椅披……一件件精美的刺绣藏品背后,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象征着美好、幸福,寄托了人们的祝愿。“你们看这个小挂件,上面有一个元宝,中间是一块糕饼,下面是一个粽子,意思就是‘包你高中’。”曹军向游客解释道。“我和父亲花了30多年时间走遍各地收藏刺绣,其中有的来自农家,有的是从收藏家手里买来的,还有一些是从美国拍卖而来的。”曹军说,刺绣虽然精美,但因为本身材质多是丝缎布匹,容易虫蛀,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保存。(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