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促赶超 履职为民谱新篇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砥砺奋进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依法有效强履职,为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奋进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保持绝对忠诚,自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与市委同心同力同向
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立心铸魂。突出总指引、强化硬约束、坚持下功夫,在全市人大系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热潮,切实保证人大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坚毅前行。
市委有号召,人大就有行动。认真开展“十问湖州”调研,提出打造“十大美丽”对策建议,为市委决策当好参谋。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作出《关于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专题工作监督活动的决定》,建立“五督”机制,累计开展监督活动39次,以实际行动助力市委中心工作。
把市委主张依法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出台常委会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的办法,建立党组每周例会制度,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根据市委意见抓好落实,一年来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34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24人次,依法保障和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奋力干在一线,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的大事要事,以自觉的担当、积极的行动、务实的举措,依法有效行使各项职权,为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好监督组合拳,跟踪问效“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听取和审议绿色金融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专项报告,积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有效促进加快经济转型、厚植发展动能。积极落实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新要求,完善“三个预算”监督体系,推动建立市、区县国资报告全覆盖,促进规范科学理财,更好服务保障发展。
围绕立良法、促善治,坚持“抓重点、可操作、得管用”,加强地方立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制定了《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的出台,填补了国内美丽乡村建设领域的立法空白。坚持开门立法,开展立法听证、专家论证和立法协商,11000多人次市民和900多位各级代表参与有关立法,使法规更好体现民意。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完善“六个一”机制,推动已出台法规的贯彻执行, 6月1日起湖州全域实行烟花爆竹“双禁”。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为打造生态样板之城提供法治保障。开展固废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实地视察、暗访督查70余次。作出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公益诉讼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加强对环境资源审判、打造生态检察品牌等工作的监督,用法治力量护美绿水青山。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生态立法固‘两山’、忠诚履职见实效”集中宣传,受众达2万余人次,让“两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制定组织代表征集民生实事建议的办法,确定每年11月第一个工作日为集中移交日。首个移交日上,广大代表征集到的2314条建议,同步转交各级政府,促进民生实事更有“温度”。抓住公立医院建设和改革、社会养老服务、农产品安全等事项,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突出代表主体,不断加强改进代表工作,丰富载体、拓展平台、创新方法,全力支持和保障广大代表积极投身赶超主战场、当好人民代言人
深化“五星级”代表联络站建设,围绕“学习之家、履职之所、活动之地、凝心之寓”的目标,累计建成“五星级”代表联络站116个。一年来,全市各联络站共开展活动1065次,收集意见建议7963条,推动解决一大批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五星级”代表联络站这张金名片越打越响,荣获首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
完善代表问政会制度,坚持发展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精心组织4次问政会, 31名代表就51个群众关切的问题向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发问,加强持续跟踪,形成工作闭环,让“问政不止于问”。
扎实推进代表“双岗建功”,深入开展“五进五访五查”促赶超、服务地信大会等活动, 5286余人次各级代表积极参与。同时,抓实代表建议督办,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188件建议件,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法定期限内问题解决率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坚持务实奋进,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为动力,突出政治引领,着力固本强基,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
深入打造书香人大。坚持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务虚会等制度,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理论实践研究,共组织各类学习47次。在复旦大学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培训班,开展“每年共读三本书”活动,举办人大论坛、会前学法9次。
加快建设智慧人大,用好湖州人大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积极推行会议无纸化系统,建立预算联网监督平台,为人大工作插上“智慧”翅膀。聘请37名专家,建立专门委员会智库团队,强化工作智力支持,这在地方人大系统尚属首次。
抓好常委会党组班子、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机关干部、专委会智库专家及兼职委员五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17项制度,加强机关党建,坚持正风肃纪,激发队伍活力,有力保障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回首2018,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征程。展望2019,常委会将在市委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湖州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保持绝对忠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十问湖州”调研,提出打造“十大美丽”对策建议。作出《关于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专题监督活动的决定》,以实际行动助力市委中心工作,与市委同心同力同向。
奋力干在一线,服务赶超发展。
紧紧围绕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大事项、重点问题、重要工作,综合运用立法、决定、监督和任免权,召开常委会会议9次、主任会议19次,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20个,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34项,开展重点执法检查2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24人次。
发挥代表作用,回应民生关切。
“五星级”代表联络站建设荣获首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累计建成“五星级”代表联络站116个,开展活动1065次。组织代表问政会4次, 31名代表提出的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推进落实;深化“双岗建功”, 5286余人次各级代表积极参与“五进五访五查”促赶超活动。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确定每年11月第一个工作日为集中移交日,首个移交日同步转交各级政府建议2314条。
坚持务实奋进,强化自身建设。
深入打造书香人大,组织各类学习47次。加快建设智慧人大,用好湖州人大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会议无纸化。抓好五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17项制度,树立人大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