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
百舸争流立潮头 凝心聚力谱新篇
在赶超中创新,在争先中成长。
去年以来,全市商务(粮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商务(粮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湖州市支持和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十条政策》《关于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湖州市推动外贸高质量赶超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湖州市电子商务发展(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湖州市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专项行动方案》《湖州市再生资源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着力提升商务发展质量效益。
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2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列全省第四。实现网络零售额568.8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列全省第四。外贸进出口总额885.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列全省第二;其中,出口771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列全省第二。实到外资12.71亿美元,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1.1%,完成进度列全省第三。完成中方协议投资额3.81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0.5%,同比增长161%,增速列全省第四。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96.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列全省第五。
项目招引质量提升
面对经济新常态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我市商务部门在外资招引工作上不断创新。狠抓“五大体系”建设,坚持“一号工程”,紧紧围绕“4+3+N”产业体系,着重抓好招商引资组织领导体系、督查推进体系、招商网络体系、城市对外宣传推介体系、科学考评体系的五大体系建设,谋大招优引强,系统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去年全年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先后引进来自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项目299个,总投资2540.8亿元。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双进”工作机制,实行季度督查,全力提高签约项目注册率、注册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竣工率,去年新签约的超亿元项目累计开工率79.4%。
同时,抓上海驻点招商,抓招商活动推介。举办“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推介会”“中比科技创新产业加速器项目对接会”“湖州智造与德国工业4.0对接会”“国际电动车新型锂电池会议”等活动;组织区县、企业参加“2018世界FDI论坛”“浙洽会”“厦洽会”等境内外重要投促活动,积极宣传湖州投资环境、推进合作项目。与康威国际签订三年合作协议,将在湖州举办国际外商直接投资峰会。同时,招商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北京、上海、杭州等湖州商务代表处成功设立并挂牌运营。
持续推进各级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启动德清工业园区升格省级开发区工作,同时大力招引优质项目入住园区。目前,各园区已成功引进了德普斯医疗器械、沃冠新材料、兰茜化妆品、美东工业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
外贸竞争优势增强
近年来,在全球贸易进入低谷的情况下,我市对外贸易发展逆势而上,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见好的良好态势。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打造出口示范项目,结合产业特色优势,推进我市工程机械、安吉家具、安吉竹产品、长兴纺织、吴兴纺织服装五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安吉县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和安吉县、德清县境外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等省级试点项目的实施和建设,抓好泰普森、恒林等企业海外运营中心建设。加大出口品牌培育,我市39家企业共揽获124届广交会品牌展位174个,新增94个,增量和增幅均居浙江交易团第一。
此外,我市大力培育外贸主体队伍,去年共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新企业510家,累计达到2860家;全市小微企业出口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28.2%。大力推进外贸企业“异地转本地、间接转直接、单一转复合”的三转工作,全年累计新增出口35亿元。研究制定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公司的扶持政策,全市现有5家平台公司累计服务企业560余家,去年实现进出口12.6亿元,增长32.1%,其中出口11亿元,增长24.6%。全力抓好8家服务贸易特色示范基地建设, 8个基地贡献全市服务出口总量50%以上。
组织贸易促进活动,制定2018年湖州展会目录,加大对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支持力度,去年对其出口210.2亿元,增长15.9%。做好重点境内外展会的招、组、展工作,特别是积极参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组织企业530家、 1500多人,现场意向成交金额超9.5亿美元。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举办讲座、投资经贸洽谈会,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加快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建设,牵头做好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筹建工作。去年8月6日,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设立,力争今年早日投入运营。加强贸易风险应对,完善工作监测体系,做好定向跟踪服务,联合县区商务部门、商协会、预警点及时发布预警信息600余条,及时做好调查、跟踪和指导工作,出台《关于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确保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新增外贸促进专项资金800万元。
电商换市步伐加快
去年以来,“电商换市”工程不断推进,加快推动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市适合于电商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专业市场实现电商应用全覆盖;全市60%的本地服务行业商家已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全市2.7万家活跃网店单店平均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52.6%。同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已完成签约国内电商项目13个、跨境电商项目4个,并加快推进了唯品会华东运营总部、中国物流浙江(安吉)两山电商产业园等8个项目的建设运营。
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召开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现场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湖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一乡一品”和电子商务专业村建设,新培育了10个“一乡一品”示范乡镇和11个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累计分别达到20个和54个。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国淘宝镇及淘宝村,我市共有5个和35个,分别比上年增加3个、 15个,总量列全国地市级第15位和第24位。
实施“跨境电商扩强行动”,深化安吉绿色家居产业、吴兴纺织服装(童装)产业省级试点工作,加快培育长兴县纺织面料、新能源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区域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得到推广。加快跨境电商孵化平台建设,吴兴区跨境电商孵化园顺利开园,安吉跨境电商孵化平台去年已指导孵化了40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德清县与国贸云商共同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去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1.7亿元,同比增长52.1%;新增从事跨境电商企业214家,累计已达1214家。
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市6家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和6家电子商务实践基地新入选省级名录,累计分别达27个和41个。大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举办、参加“湖州市第二届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2018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全市累计培训电子商务2.4万人次。
商贸流通转型升级
去年全市57个商贸业重大实施类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80.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3%。楼宇经济取得新进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建成信息管理平台,完成楼宇经济建档工作。去年我市投入使用楼宇76幢,入驻企业2830家,其中17幢重点楼宇入驻率达到78.8%,培育出亿元楼宇3幢。
同时,扎实开展省级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有序推进20个试点项目建设,提升我市商贸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乡镇商贸振兴工程, 20个实施乡镇进一步完善了多功能商业街、标准化农贸市场、电商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3个乡镇列入省级镇现代特色商贸镇试点。扎实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 3家企业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大力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4家企业列入首批省级公益性农产品试点。
全力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组织2018湖州市场援疆“十城百店”工程暨吉林西藏等对口地区特色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促进企业线上线下销售。去年全年,“十城百店”工程已开设门店17家,入驻大型商超17家、机关事业单位小卖部12家,累计销售达1800余万元。加快与吉林省白山市、四川省青川县和我省丽水市等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对口合作,开展对接活动22场次,帮助对接服务商70余家,推动麦巴夫、育星网络等为白山、青川等地企业开展电商服务。
该局去年还认真做好中心城区摩托车区域禁行去化工作,荣立集体三等功。
粮食安全责任强化
食为民之本。去年以来,市商务局(市粮食局)狠抓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盯省政府下达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两降低、两提高、一增效”行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省考核目标任务的101.5%。推进市本级中心粮库迁建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可研报批、建设场地的地质勘探等工作,完成投资2066万元。严格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储备任务,管好地方储备粮,积极探索政府储粮与社会储粮相结合,努力降低政府储粮成本,目前我市吨粮储备成本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同时,加快“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以长兴县创建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构建我市粮食安全供应新体系。落实订单粮食收购补贴政策,未出现卖粮难现象,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持续关注非洲猪瘟疫情市场动态,启动市场供求预警监测日报,及时掌握全市猪肉市场供应、库存及来源等动态情况。强化储备猪肉管理,加强对全市3.8万头生猪活体(其中市本级2.8万头、冻猪肉140吨)安全、储存检查,确保应急时拉得出、调得动、用得上。
展望
2019年,全市商务(粮食)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机遇,主动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1+7”大都市圈、G60科创走廊和全省“四大”建设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六稳”工作要求,落实省市对外开放大会精神,按照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要求,紧扣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重点围绕“一个目标”、实现“六大突破”、抓好“十六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商务工作整体水平,为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