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湖州就是稻米、淡水鱼、蚕茧和茶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曾经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区域品牌,如公众熟知的湖州丝绸、练市湖羊、善琏湖笔、雷甸枇杷等。”市人大代表、长兴县环保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杨卫贞认为,当前我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与提升。
杨卫贞说,目前我市主要有粮油、蚕桑、水产、畜禽、竹笋、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各区县也有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但部分产业开发程度不高,在全国层面及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有限。“一些品牌成名给经营者带来丰厚利润后,各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事件频频出现,不仅严重危害区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也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如1997年的长兴乌梅制假事件使该品牌从此在市场上消失。”他说,由于没有制定农产品地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少农户缺少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的品质很难提高。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的金名片。杨卫贞提出,要探索“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主体参与”的运作模式,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品牌认定和管理办法,使品牌农产品做到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从而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控制,将技术和管理贯穿于各个环节。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监管,依法查处侵权行为,对于区域内质量差的农产品,要采取措施,禁止使用品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