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发布时间:2019-02-25 09:20 字体:【

  市卫生健康委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湖州大地,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正在扎实铺设。
  回应群众对卫生健康的关切,过去一年,我市深化卫生医疗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跑出了“湖州加速度”;优质医疗资源统筹配置,惠及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保障不断强化,全民健康素养节节攀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
  今年是机构改革后卫生健康工作的开局之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机构改革为新起点,全市卫生健康人将用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脚踏实地奋斗在每个岗位上,为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努力奔跑。
  梦想花开,指日可待。
  加快改革破难步伐 赢得群众点赞
  ■镜头直击
  “对于我们老人来说,之前对
  预约挂号难以接受,总觉得没有窗
  口挂号让人放心,在孩子的指导下
  用了几次,确实方便。”昨天上午9
  时,按照事前预约时间, 70岁的市
  民杨女士来到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在志愿者帮助下取了挂号单,看了医生。“整个过程很顺畅,不用孩子陪来看病了。费用还可以回家后让孩子手机上支付。”杨女士说。
  先看病,费用能随时随地在手机端上脱卡移动支付,这是我市创新推出的便民举措“移动医后付”,标志着我市就医流程步入了移动时代。
  ■工作推进
  挂号难、住院难、检查难、排队多、反复跑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痛点、堵点。去年以来,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点,我市着力在减少排队次数、优化诊疗流程上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为群众看病就医排忧解难。创新举措得到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并给予通报奖励。
  为打破“排队时间长”这一状况,我市各大医院开通了互联网、电话、APP、微信、自助服务机等多种预约挂号渠道。在此基础上,卫生健康部门打通资源优化“健康湖州”平台,让群众在家里就能预约挂号,时间可以精准到5分钟以内。
  先看病、再付费。去年8月起,市级医院全面实施门诊、急诊“医后付”,参保人员到市级医院看病,可在问诊、检查、化验、取药、治疗等全部就医流程结束后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去年12月起,又升级推出“移动医后付”和“非医保掌上付”,群众在市级医院看病能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移动支付,解决了以往群众看病反复付费、反复排队的痛点。
  为让群众少跑腿,我市又创新性地推出了“影像云”服务。患者只要通过手机扫描检查报告上的“二维码”,即可免费查看包括电子胶片、原始影像和图文报告在内的全部检查数据。目前,市级医院和长兴、安吉、吴兴共58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影像报告全部实现“无胶片化”,既方便了报告查阅,又推进了医疗服务的信息共享,大幅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同时,我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 201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市域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适当调高了诊查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费,调低了检查、检验等费用,改善了医疗费用结构。
  ■数字为证
  让群众看病少排队。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的比例分别达51.1%和64.4%;就诊高峰期挂号排队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左右缩短到3分钟左右。“医后付”减少了群众看病就医时间,又节约了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目前,每天选择“医后付”的患者在4000人以上,占医保患者门急诊比例的55%以上,涉及医疗费用超1亿元,累计受益57万人次,减少患者付费排队168万人次。“影像云”服务平均为每名患者节省就医费用23.5元,减少就医时间30分钟。这项服务实施以来,已累计减少由胶片产生的塑料垃圾近9吨,减少患者胶片费用达4000余万元。 3月底,全市医疗机构将全部实现“云胶片”,预计一年减少胶片费用1亿元。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惠及城乡居民
  ■镜头直击
  对于家门口的看病体验,家住德清县阜溪街道秋北家园小区的俞大伯竖起了大拇指。近日,他因气管炎在阜溪街道卫生院住院,主治医生是县级医院的主任医师,短短几天时间,他就康复出院了。“家门口的卫生院就有专家,很方便,住院条件也和县城医院一样好。”俞大伯说。
  群众在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是我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带来的最直接的成效。
  ■工作推进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破题之举。从2017年9月起,我市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医共体整合优化了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了群众看病不出县。我市也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域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地市。
  “县域医共体整合了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站,建立统一法人的医疗保健集团,由牵头医院院长任法人代表,实行一个法人管理。根据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办医方向、服务需求,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调配。”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三县和市本级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一盘棋、一家人、一本账”,推动了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我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市域推进地市。为破解基层医疗人才问题,我市实施“百名基层医坛骨干”培养项目,依托市级医院,通过“导师制”的形式,选拔培养基层医坛骨干117名,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心骨。
  完善的硬件设施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去年以来,我市各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欢歌疾进,市中心医院迁建项目和市第一医院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南浔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已投入使用,吴兴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即将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月河飞英、朝阳爱山、凤凰、康山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此外,我市鼓励和促进民营医院发展,推动在高端领域以及儿童、康复、老年、肿瘤等紧缺领域,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创办医疗机构。
  优质的医疗资源是群众的深切期盼,去年以来,我市深化医疗服务接轨沪杭行动,以“湖州市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和沪湖廊道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上海、杭州名院、名科、名家合作,推动沪杭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努力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城。
  ■数字为证
  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63%,同比提高0.38个百分点,其中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占比达69.12%,同比提高4.19个百分点。
  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签约居民104.93万人,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十大类重点人群签约88.44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1.15%。
  承接上级优质资源。目前,全市已有4个县区分别与省级医院建立医联体, 5家市级医院的25个专科与省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8家上海知名医院15个临床科室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强化公共卫生保障推动全民健康
  ■镜头直击
  眼下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怎样预防流感和诺如病毒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市民王女士习惯性地打开“健康湖州”APP,查看相关信息。“‘健康湖州’每个月都会发布健康提醒,我都会认真学习一番,增加自身健康知识储备。”
  ■工作推进
  坚持预防为主。近年来,我市加强医防融合,实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程。各地探索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诊疗从普通内科门诊中分离出来,纳入健康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用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目标和计划,提升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云平台,完成中盖结核病三期项目和结核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多年来,市卫生健康部门努力向上争取政策、资源,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保障覆盖面。去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也是一项叫好的民生实事。市卫生健康部门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妇联的全力配合下,共完成“两癌”免费检查13.58万人次,实现“两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综合监管也是市卫生健康部门的重要职责。市卫生健康部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执法新模式,加强卫生监督、监测,严格执法、智慧执法,提升全社会的卫生法律意识,加强全行业的依法治理。积极推进控烟执法。
  ■数字为证
  2018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568例,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继续保持全省最低。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共建立县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5个,乡镇(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74个,村(社区)心理咨询室1085个。
  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全市新建公共场所母婴室97家,占年度计划的194%。
  加大卫生健康执法力度。一年来,全市各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员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137件,其中医疗领域处罚178起、控烟处罚88起。(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