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渔民恋上“智能工厂”
工人将鱼装入吸鱼池,鱼通过吸力顺着管道就游到了车间二楼的生长池。日前,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永福村的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身怀多项专利的全市首个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投放了第一批3000余尾鱼苗。“10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鱼苗在水中畅游,公司董事长李小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去年5月,李小斌与浙江大学、上海从锐等科研部门合作,研发了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10立方米水体一年高密度养鱼800至1000公斤。“外塘一年只能养一季,而我们可以养两季,而且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行情及时调整养殖的产品结构。”李小斌说,按公司目前养殖规模,预计年产值可达7200万元,比外塘养殖高出约50倍。
走进车间操作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查看鱼苗动向,屏幕上溶氧、 PH值、温度、鱼苗数量等各项数值都一目了然。“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对鱼类生长环境的调节控制,实现无菌和恒温养殖,使鱼类一年四季都处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涵盖水质监控、增氧、养殖用水处理、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处理、自动投饵、鱼苗和商品鱼收集、太阳能发电、垃圾自动化排放净化八大功能。投苗、喂饵、成品鱼的收集等都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1500平方米的养殖车间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所有养殖池的管理。“我们还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养鱼池的生长环境。”李小斌说。
而像弘鑫这样高规格的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国内也不多见,目前该公司已取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发明专利也已通过审核正在公示。“剩余的5个车间也正在抓紧建设,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量能够达到5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将突破亿元。”李小斌说。
依靠科技的力量,从事了10年水产养殖的李小斌如今走上了一条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养殖道路。“项目将在明年全部竣工投产,可建立健全全封闭循环水处理配套体系,迅速提升产业标准,辐射带动本地和周边地区逐步实现淡水无公害健康养殖。”李小斌对项目的前景充满期待。(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