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体检发现缺钙,妈妈不清楚补钙吃药品补剂还是保健品,致电党报热线询问——药品和保健食品有何不同
市民张女士日前致电党报热线,说孩子现在正在上初中,在体检时发现有缺钙的情况,在医院配了一些补钙的药品,但听朋友说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如保健品好。“我想咨询一下保健品和药品有什么区别,到底哪个更适合孩子?”
记者联系了吴兴区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说,药品用于治疗、预防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而保健食品用于调节机制机能,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如果张女士的孩子已经确诊为缺钙,应该吃药品补剂,如果孩子不缺钙,平时饮食中钙的摄入又很少,可以选择保健型的钙长期来补充,以降低缺钙发生的风险。”
据介绍,保健品与药品的适用人群也不一样,药品适用于病人,而保健食品则适用于符合相应功能的特定人群。“药品一般都具有毒副作用,不能长期吃,而且要遵从医嘱。”该负责人说,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保健食品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所以可以长期食用。
那既然保健食品没有毒副作用,是不是可以代替药品?答案是否定的。“比如降血压,保健食品仅仅起辅助作用,只吃保健食品降血压是不行的,而药品才是真正对疾病有效的。”该负责人说,同样由于药品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也不能代替保健食品长期食用。
据该负责人介绍,市民在区分药品和保健食品时,可根据产品的标识予以区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一般只能凭医生处方在医院或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则有特定的OTC标识。”该负责人说,保健食品则会在包装上有一个蓝帽子标识,该标识也是我国保健食品的专用标志,标志下方还会有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
据了解,目前我国批准受理的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有28种,如果有保健食品宣称有治疗、预防疾病的效果,则属于虚假宣传,市民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