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很多人来送洗衣服”,这是记者走访湖城多家干洗店后,听到最多的声音。然而,原本方便舒心的服务,却因疏忽大意引来不少纠纷。“送去的时候衣服还是好的,等他们洗完袖子就坏了,难道不该赔偿吗?”近日,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就接到了一个有关洗染消费的投诉。
当事人沈女士郁闷地陈述了具体情况。前几天她将一件价值1600元的西服,送到湖城一干洗店进行干洗,却在取衣服的时候发现,左侧袖子出现勾丝现象,沈女士认为衣服被洗坏是干洗店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所致,就要求干洗店将衣服恢复原样。而干洗店负责人则表示,他们是严格按照洗涤标识来干洗衣物的,同时并不能排除衣服本身就存在问题,因此无法答应沈女士的要求。事后双方多次进行协商,都没有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得知这一情况后,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调查,赶往现场对双方进行调解。
由于双方均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各自说辞,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依法依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当面调解。该工作人员说:“根据《浙江省洗染服务业经营规范及消费争议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你们在收衣服的时候就应该检查好衣物的破损情况,同时还应将西服易损告知沈女士,现在出现损毁,大家都不能证明衣服之前就坏了,所以虽然不用负全责,但也不能免责。”听了工作人员的一番话,当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干洗店赔偿沈女士600元并免除干洗费,衣服归沈女士所有。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湖城干洗店数量增多,关于干洗纠纷的投诉也明显增加,尤其是洗染高峰期,干洗店因生意繁忙,检查不仔细、清洗失误等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消费者在送洗衣物时,应当场与店家确认衣物的状况及洗涤方式,如需特殊处理而加收费用,也要把情况标注在洗衣凭证上,检查并确认记录是否属实,以防店家弄虚作假收取高额洗衣费。”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对于贵重物品,应尽量要求与店家签订洗衣合同,或者进行保价服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避免在发生洗衣纠纷时,出现无法协商的情况。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消费者送洗贵重的衣物后,应在取件时现场进行验收,仔细检查衣物是否洗涤干净,是否有出现瑕疵、缩水、损坏、串色等问题,如有异议及时提出并协商解决。“即使衣物已清洗完,洗衣单据、名片等凭证也不要乱丢。因为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进行维权索赔。”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干洗店经营者在接单时也要注意,对送洗衣物上的破损、缺件、花色、修补过等疵病,以及加工后可能会发生的后果,应向消费者事先声明,并在洗衣凭证上注明,双方签字认可以避免纠纷。(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