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师庄村是位于湖州南太湖新区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长期租住在此的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约1.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10年前,这里连续多年因偷盗案件多、打架斗殴多、矛盾纠纷多,被公安部门认定为“治安乱点”。
在“平民警官”马长林的带领下,历经10年的“由乱到治”,罗师庄村如今成了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治理示范村。新居民实现了民生事项办理不出村,大部分民事纠纷和问题都可以在村里自治解决,同时以新居民为主力的志愿者团队也成为了村庄建设的中流砥柱。
新居民的幸福感:衣食住行有了贴心照顾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8月17日上午,琅琅读书声在位于罗师庄村的“阳光假日小屋”响起,30名小朋友在志愿者的教导下学习古文。课后,“小候鸟”穿上小萌警制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罗师庄村的交通红绿灯路口,引导村民文明出行,劝阻不文明行为。
这些孩子都是罗师庄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父母忙于务工,新居民子女缺少照顾,素质提升与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为此,马长林警务室成立了“阳光假日小屋”,招聘志愿者于每周末和寒暑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先后开设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人文社科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在罗师庄村,新居民的子女有“定制课”,是享受的众多福利之一。10年来,马长林警务室相继组建“老乡帮帮团”“医疗服务队”“律师服务队”等10余支志愿者队伍,在村里开展企业招聘周、阳光假日小屋、医疗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让辖区新居民在村里就可以办好就业、医疗、教育等事情,告别“人在异乡为异客”的窘境。
上段时间,马长林警务室和龙溪街道办事处一起主办的企业招聘周活动很热闹。22个摊位前,围了不少前来找工作的人。“一周时间,招聘会现场共计解决500多人的就业。”马长林说。
到本月,罗师庄的招聘会已经办了10年了。10年来,这个纯公益的招聘平台,始终坚持“为群众找工作”的初心,为当地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目前已为近万名新居民找到了工作。
在罗师庄村,由当地诊所和志愿者组成的“医疗服务队”与广大新居民结对,为他们上门提供医疗就诊等服务。对于患病在床的新居民,服务队每月都会上门检查治疗,在他们需要治疗的时候,保证第一时间赶到。同时,马长林积极邀请市区医疗单位进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医疗单位进村免费为2000多人次进行了健康检查。
阳廷见是罗师庄村新居民,今年上半年因为病情严重,“医疗服务队”及时赶到,送他去医院,并为他办理好取药、问医、料理等事宜,直至最后的火化和骨灰运送,都是志愿者帮着家人一起完成的。事实上,阳廷见已经卧床7年,这7年,马长林的志愿者服务队为他解决了生活照料、诊治以及其它一系列需求。
新居民的安全感:老乡来为你排忧解难
上段时间,在罗师庄村的“老乡帮帮团”办公楼里,来自四川的志愿者“小黑”帮两名老乡协调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办公楼落成一个月来,“小黑”已经帮老乡们协调处理了15起纠纷。
“老乡帮帮团”服务队是罗师庄村一支主要的志愿者队伍,通过老乡互帮的方式,帮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在当地的难题。2012年4月成立以来,“老乡帮帮团”已经吸收新居民中的党员、退伍军人、治安积极分子500余人,分为贵州、云南、四川等近10个“帮帮团”,带动其他新居民维护平安建设,化解居民纠纷。
马长林刚到罗师庄村任职时,一到晚上,就看到上百辆大型的运输车停满了村里的主要干道,严重干扰了村民的休息。马长林和村委会干部一起造了一个停车场,但运输车没一辆愿意停进去。“老乡帮帮团”的成员邵红杰主动把安徽的老乡聚集在了一起,做起了思想工作。经过他劝说,30多辆运输车都停进了停车场。后来,村里开了十几次协调会,降低了停车费用,运输车辆都停进了停车场,这一有益村里发展的事情终于圆满完成。
去年12月,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在龙溪街道走失,被民警带到派出所。老人操一口外地口音,民警问不出老人住址,只能让老人暂时留在派出所。马长林得知后,让民警把老人的声音录下来,发送到“老乡帮帮团”的群里,让十几个省份的老乡帮忙一起辨别,最终判断出大概是江西地区。民警根据这一重要线索,最终找到了老人的家,把她安全送到了家。
一名贵州外来务工人员家里困难,两名老乡给他介绍了工作;去年湖州下大雨,罗师庄村积水达到十几厘米,不少车子熄火,十几名老乡合力把车辆推出来;村里农贸市场整治时,老乡们协调摆摊村民,保持道路整洁……
保障G20峰会、互联网大会,调节纠纷千余起,劝导醉酒人员百余人……在罗师庄村,这支由新居民组成的自治队伍,为村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没有统一的队服,但却心怀新居民和“第二故乡”,齐心协力建设好共同的家园。
新居民的价值感:红马甲”表达外乡人的爱“
李爱军原来是待岗人员,在马长林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随后成为了罗师庄“老乡帮帮团”的一员。每年招聘会前,他都会把招工信息通知到四川老乡,并来现场做好秩序引导和服务。招“聘会能办这么好,多亏了志愿者的帮忙。”马长林说。
其实认识李爱军的人都知道,当年他经常带着罗师庄村一帮小混混打架斗殴,进出派出所是家常便饭。而马长林一到来,就关了李爱军的棋牌室,之后还帮他介绍工作,一心帮他走回正途。如今,李爱军成了“老乡帮帮团”的负责人,经常组织志愿者活动。
胡龙是罗师庄惠民门诊部的第二任负责人,也是“医疗服务队”的队员。虽然是外乡人,但他为当地无数村民诊治病情,经常自己掏钱为他们买药。诊断一名卧病患者时,为了能让老人早日恢复行动能力,他想尽办法把杭州的医生请来了湖州。无数个日夜,他和门诊部的几名医生,讨论如何治愈。因为患者家境困难,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是由惠民门诊部来承担。
河南人张彩霞,在罗师庄村开饭店已经10多年了。刚来这里时,因为和丈夫有矛盾,两人经常发生纠纷。马长林成了他们家的常客,一心帮他们调解。做了两年的工作,一家人逐渐和睦起来。在马长林的感染下,他们也爱上了做公益。如今,夫妻俩开了一家爱心饭店,只要有流浪人或者走失的人,都可以在他们店里免费用餐。“1万多名新湖州人,如今成为罗师庄文明城市创建不可或缺的力量了。”马长林感慨地说。(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