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打捞 无害化处理
昨天早上6时30分,朱和勇早早地开着打捞船来到湖城环城河流域,开始一天的蓝藻打捞工作。打捞船经过之处,蓝藻全部被吸入到船内,水面恢复干净。“现在河道里种了许多水生植物,还安装了曝气装置,蓝藻相比以前少了不少。”朱和勇说。
朱和勇是吴兴区的一名专职蓝藻打捞员,他驾驶的吸取式打捞船可以将河面上的蓝藻直接吸入船内,只需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完成蓝藻的打捞,省去了不少人力。“很多蓝藻都喜欢躲到河道的死角处,以前只能将船开到旁边人工打捞。”他说,现在河岸边都装备了推流器,可以将蓝藻推到河中央,不仅给他们的打捞工作降低难度,也让整个河面变得更加干净。
一个多小时后,朱和勇完成了他负责区域的打捞工作,便将船开到位于五一大桥附近的蓝藻处理站。处理站工作人员谈利东将吸藻泵连接到朱和勇的船上,船上的蓝藻就被转移到站里的储藻船上。“以前都是直接填埋,由于蓝藻当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处理站负责人赖风森说,今年区里专门投入了250余万元购入了一套专业设备,充分利用藻泥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氮、磷、钾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制作成苗圃堆肥,真正实现蓝藻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储藻船内的蓝藻通过吸藻泵进入气浮仓清理杂质,之后通过管道运送至藻水分离仓进行过滤、压榨,形成肥料后装袋运送至该区的一家苗木基地。“初级过滤的蓝藻废水会再次进行气浮分离,含有蓝藻的水分进入藻水分离器进行再次处理,达到标准的水则被直接排入了河道。”赖风森说,处理站每天可以处理1000吨蓝藻,基本满足吴兴辖区内的蓝藻处理需求。“每年的8到10月是蓝藻的爆发期,我们通过机制的完善和高科技设备的投入,形成了一个从预防到打捞再到处理的蓝藻治理闭环。”区水利局副局长、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方立鑫说。(湖州日报)